如何利用Python标准库编程

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Python标准库asyncore的网络编程示例,通过创建一个接收流量类并重写其关键方法,实现了数据的接收与发送。文章详细解释了handle_connect、handle_read等方法的功能及使用场景。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第一步、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声明一个继承自Python标准库的模块

# 接收流量类,继承自asyncore.dispatcher,
class Receiver(asyncore.dispatcher):
    def __init__(self,conn):
        asyncore.dispatcher.__init__(self,conn)
        self.from_remote_buffer=''  # 接收数据的缓冲区
        self.to_remote_buffer=''  # 发送数据的缓存区
        self.sender=None

第二步、根据文档,重写模块中的方法,这些方法有些像生命周期中的事件,你可以通过在这些事件中自定义代码,使得在特定时间点执行特定的代码。

# 接收流量类,继承自asyncore.dispatcher,
class Receiver(asyncore.dispatcher):
    def __init__(self,conn):
        asyncore.dispatcher.__init__(self,conn)
        self.from_remote_buffer=''  # 接收数据的缓冲区
        self.to_remote_buffer=''  # 发送数据的缓存区
        self.sender=None

    # 当活动opener的套接字真正创建连接时被调用。也许发送一个“欢迎”字符串数据,或者比如,初始化一个远程端点的协商协议。
    def handle_connect(self):
        pass

    # 当异步循环检测到一个在信道套接字上的read()调用时会成功被调用。
    def handle_read(self):
        read = self.recv(BUFSIZE)
        self.from_remote_buffer += read

    # 每次在异步循环中被调用来决定是否一个信道的套接字应该被加到写事件可以发生的列表中。 默认方法简单地返回 True,显然,所有的信道会关注于写事件。
    def writable(self):
        return (len(self.to_remote_buffer) > 0)

    # 当异步循环检测到一个可写入的的套接字可以被写入时被调用。常用这个方法为了性能优化实现必要的缓存。
    def handle_write(self):
        sent = self.send(self.to_remote_buffer)
        self.to_remote_buffer = self.to_remote_buffer[sent:]

    # 当套接字被关闭的时候调用
    def handle_close(self):
        self.close()
        if self.sender:
            self.sender.close()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