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开发环境的快速搭建

本文介绍如何搭建基于NFS的嵌入式开发环境,包括创建文件系统目录、配置NFS服务、烧写内核及使用示例。通过tftp服务器烧写uImage并配置启动参数,实现开发板上的程序远程加载与运行。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文章来源:http://weibing.blogbus.com/logs/5331712.html

1.建立文件系统目录
    假定文件系统的目录为/rootfs,将rootfs.tar解压到该目录。
mkdir /rootfs
tar zxf rootfs.tar -C /rootfs

2.配置nfs文件系统
    修改/etc/exports文件,格式为 共享目录 开发板ip地址(权限设置)
cat <<EOM >/etc/exports
/rootfs  192.168.1.120(rw,sync,insecure,no_root_squash)
EOM
    重启nfs服务器
/etc/init.d/nfs restart

3.烧写可启动内核
    将待烧写的uImage放到tftp服务器指定的目录下(假定其ip为192.168.1.100),进入u-boot的命令行状态,顺

序执行下列命令:
set ipaddr 192.168.1.120
set serverip 192.168.1.100
erase 0x00040000 0x001dffff
tftp 0x30000000 uImage
cp.b 0x30000000 0x00040000 $(filesize)

set bootargs root=/dev/nfs nfsroot=202.192.32.100:/arm/rootfs rw noinitrd init=/linuxrc

ip=192.168.1.120:192.168.1.100:192.168.1.100:255.255.255.0:avantech:eth0:off console=ttySAC0,115200

set bootcmd cp.b 0x00040000 0x33000000 $(filesize)

saveenv
reset

4.重新启动即可进入开发环境。在linux服务器端将编译好的程序放到/rootfs目录下,通过telnet连入开发板即可

执行新的程序。下面以usb摄像头的采集程序为例,简要说明开发环境的使用方法。
首先,将摄像头驱动usbcam.ko和采集程序spcaserv复制到/rootfs/opt/usbcam目录下
mkdir /rootfs/opt/usbcam -p
cp usbcam.ko spcaserv /rootfs/opt/usbcam
然后进入开发板,执行
insmod /opt/usbcam/usbcam.ko
./rootfs/opt/usbcam/spcaserv -w 192.168.1.120:7070 -s 320x240 -d /dev/video0
最后可以在windows下执行play.bat即可看到从开发板采集到的图象。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