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equest. getParameter(“username”)% > 等价于 ${ param. username }
(2)< %=user.getAddr( ) %> 等价于 user.addr。(如果得到一个username为空,则不显示null,而是不显示值。)(3)<{user.addr}。(如果得到一个username为空,则不显示null,而是不显示值。)
(3)< %=request.getAttribute(“userlist”) %> 等价于user.addr。(如果得到一个username为空,则不显示null,而是不显示值。)(3)< { requestScope.userlist }
(4)原理如上例3。
${requestScope.userlist} 1
${sessionScope.userlist} 2
${applicationScope.userlist} 3
${pageScope.userlist} 4
${uselist} 含义:执行顺序为4 1 2 3。
“.”后面的只是一个字符串,并不是真正的内置对象,不能调用对象。
(5)<%=user.getAddr( ) %> 等价于 ${user.addr}
第一句前面的user,为一个变量。
第二句后面user,必须为在某一个范围里的属性。
EL表达式(Expression Language)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1-09-20 09:54:03 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