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M:3.4.3 UVM_ERROR 到达一定数量结束仿真

本文介绍了UVM仿真中的一些实用技巧,包括如何通过设置UVM_FATAL错误数量来控制仿真的终止条件,提供了set_report_max_quit_count的具体用法,并解释了如何查询当前的退出阈值。此外还提到了如何在命令行中设定最大退出计数。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uvm_fatal 出现时,马上结束仿真。

2.set_report_max_quit_count 方式:



出现5个错误就退出:


除了写在build_phase 之外,在其他phase 设置也可以。(report_phase 好像不行)


3.get_max_quit_count,查询当前的退出阈值。返回0 表示无论多少个UVM_ERROR都不会退出,这个函数在uvm_report_server 中。


4.在命令行中:

<sim command> +UVM_MAX_QUIT_COUNT=6,NO

NO表示此值是不可以被后面的语句重载,还可以是YES。

<think>我们正在讨论UVM中的`uvm_resource_db::read_by_name`方法。该方法是UVM资源数据库机制的一部分,用于在验证环境中按名称查找和读取资源。 资源数据库是一个全局存储区,用于存储配置对象、序列、虚拟接口等。`read_by_name`允许我们通过指定作用域(scope)和资源名称来检索资源。 使用格式: `uvm_resource_db#(type)::read_by_name(string scope, string name, ref T value, input uvm_object accessor = null)` 参数说明: - scope: 资源的作用域,通常使用组件的完整路径。 - name: 资源的名称。 - value: 用于存储读取到的资源的引用(输出参数)。 - accessor: 访问该资源的对象(通常为调用该方法的组件,用于跟踪访问者)。 返回值:如果成功找到资源并读取,返回1;否则返回0。 示例场景: 假设我们在testbench中设置了一个虚拟接口,并将其存入资源数据库。然后在某个driver中,我们通过`read_by_name`来获取这个虚拟接口。 步骤1:在顶层模块或测试中设置资源 例如,在顶层模块中,我们将一个虚拟接口存入资源数据库: ```systemverilog // 顶层模块 module top; // 假设有一个接口实例 my_interface my_if(); initial begin // 将虚拟接口存入资源数据库,作用域为"uvm_test_top.env",资源名为"my_vif" uvm_resource_db#(virtual my_interface)::set("uvm_test_top.env", "my_vif", my_if); end endmodule ``` 步骤2:在组件(如driver)中读取资源 在driver的build_phase或connect_phase中,我们可以尝试读取这个资源: ```systemverilog class my_driver extends uvm_driver #(my_transaction); `uvm_component_utils(my_driver) // 声明一个虚拟接口 virtual my_interface vif; function new(string name, uvm_component parent); super.new(name, parent); endfunction function void build_phase(uvm_phase phase); super.build_phase(phase); // 尝试读取资源 if (!uvm_resource_db#(virtual my_interface)::read_by_name(get_full_name(), "my_vif", vif)) begin `uvm_error("DRV", "Failed to get virtual interface") end endfunction // ... 其他代码 endclass ``` 注意:在上面的例子中,`get_full_name()`返回的是当前组件的完整路径。如果资源设置的作用域与读取的作用域匹配(即都是"uvm_test_top.env.driver"),那么读取会成功。但是,在设置资源时,我们设置的作用域是"uvm_test_top.env",而driver的完整路径可能是"uvm_test_top.env.agent.driver"(取决于具体层次),这样就会导致读取失败。 因此,通常我们会在设置资源时使用一个相对通用的作用域(如环境级),而在读取时,如果当前组件在环境内部,可以使用环境的作用域(即"uvm_test_top.env")来读取,而不是使用当前组件的完整路径。 修正读取的作用域: 在driver中,我们可以通过获取父环境的路径来指定作用域,或者直接使用设置资源时使用的作用域字符串。 例如,修改driver中的读取: ```systemverilog function void build_phase(uvm_phase phase); super.build_phase(phase); string scope = "uvm_test_top.env"; // 直接使用设置时的作用域 if (!uvm_resource_db#(virtual my_interface)::read_by_name(scope, "my_vif", vif)) begin `uvm_error("DRV", "Failed to get virtual interface") end endfunction ``` 或者,通过父组件获取环境的路径: ```systemverilog function void build_phase(uvm_phase phase); super.build_phase(phase); uvm_component env = this; // 当前是driver while (env != null && env.get_name() != "env") env = env.get_parent(); if (env == null) begin `uvm_error("DRV", "Failed to find env") return; end string scope = env.get_full_name(); if (!uvm_resource_db#(virtual my_interface)::read_by_name(scope, "my_vif", vif)) begin `uvm_error("DRV", "Failed to get virtual interface") end endfunction ``` 但是这种方法较为复杂,通常我们更倾向于在设置和读取时使用一致的作用域字符串,或者通过配置机制(如uvm_config_db)来传递接口。 注意:虽然`uvm_resource_db`和`uvm_config_db`有相似的接口,但`uvm_config_db`是建立在`uvm_resource_db`之上的,并且提供了更安全的类型检查和作用域匹配。通常推荐使用`uvm_config_db`,但理解`uvm_resource_db`也有助于理解底层机制。 另外,UVM资源数据库支持通配符匹配,但在`read_by_name`中,我们指定了确切的作用域和名称,因此不会使用通配符。 总结:`uvm_resource_db::read_by_name`方法需要确保作用域和名称的匹配,否则读取会失败。 引用:UVM Class Reference[^1] §§相关问题§§ 1. `uvm_resource_db::read_by_name` 和 `uvm_config_db::get` 有什么区别? 2.UVM中,资源数据库的作用域是如何组织的? 3. 如果同一个作用域和名称下有多个资源,`read_by_name`会返回哪个? 4. 如何避免在读取资源时出现作用域不匹配的问题?</think>### UVM `uvm_resource_db::read_by_name` 使用详解 `uvm_resource_db::read_by_name` 是 UVM 资源数据库的核心方法,用于按名称和作用域检索预先存储的资源(如配置对象、虚拟接口等)。以下从使用场景、语法和示例进行说明: #### 📌 方法语法 ```systemverilog static function bit read_by_name( input string scope, // 资源的作用域路径 input string name, // 资源名称标识符 ref T value, // 存储检索结果的引用 input uvm_object accessor = null // 访问者对象(通常为this) ); ``` - **返回值**:`1` 表示成功找到资源,`0` 表示未找到 - **关键参数**: - `scope`:资源的层级路径(如 `"uvm_test_top.env.agent"`) - `name`:资源的唯一标识名(如 `"vif"`) - `value`:输出参数,接收检索到的资源值 --- #### 🛠️ 使用示例 ##### 场景:在 Driver 中获取虚拟接口 1. **资源设置**(Testbench 层) 在顶层模块中存储虚拟接口: ```systemverilog module top; my_interface vif(); // 声明接口 initial uvm_resource_db#(virtual my_interface)::set( "uvm_test_top.env.agent", // 作用域 "vif", // 资源名 vif // 接口实例 ); endmodule ``` 2. **资源读取**(Driver 层) 在 Driver 的 `build_phase` 中获取接口: ```systemverilog class my_driver extends uvm_driver; virtual my_interface drv_vif; function void build_phase(uvm_phase phase); super.build_phase(phase); if (!uvm_resource_db#(virtual my_interface)::read_by_name( get_full_name(), // 当前组件路径(如"uvm_test_top.env.agent.driver") "vif", // 资源名 drv_vif, // 输出到成员变量 this // 访问者对象 )) begin `uvm_fatal("NO_VIF", "Virtual interface not found!") end endfunction endclass ``` --- #### ⚠️ 关键注意事项 1. **作用域匹配规则**: - 读取作用域必须 **完全匹配** 设置时的作用域,或处于其子路径下(如设置作用域为 `"uvm_test_top.env"`,读取作用域可为 `"uvm_test_top.env.agent"`) - 若跨层级访问,需使用显式路径(如 `"uvm_test_top.env"`) 2. **资源类型一致性**: 模板参数 `#(T)` 必须与 `set` 操作时的类型严格一致,否则读取失败[^1]。 3. **错误处理**: 始终检查返回值,未找到资源时需触发 `uvm_fatal` 避免后续空指针异常。 --- #### 🔍 对比 `uvm_config_db` | 特性 | `uvm_resource_db` | `uvm_config_db` | |---------------------|--------------------------------|-------------------------------| | **作用域匹配** | 支持通配符和正则表达式 | 仅精确匹配或父子作用域 | | **运行时修改** | 允许动态更新资源 | 配置后不可修改 | | **资源可见性** | 全局可见 | 受限于组件层次 | | **推荐场景** | 跨组件共享静态资源(如接口) | 传递动态配置参数(如超时值) | > 优先使用 `uvm_config_db` 传递配置,`uvm_resource_db` 更适合底层资源管理[^2]。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