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HTTP1.0中,301和302都是HTTP状态的编码,都代表着某个URL发生了转移,不同之处在于:
301代表永久性转移
302代表暂时性转移 https协议下传输的内容都是加密后的,包括cookie也是。
hosts是一个没有扩展名的系统文件,,windows下存在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位置,linux下存在/etc位置,其作用就是将一些常用的网址域名与其对应的IP地址建立一个关联“数据库”,当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一个需要登录的网址时,系统会首先自动从Hosts文件中寻找对应的IP地址,一旦找到,系统会立即打开对应网页,如果没有找到,则系统再会将网址提交DNS域名解析服务器进行IP地址的解析。
OSI七层:
1、物理层:集线器
2、数据链路层:802.2,802.3ATM,FRAME RELAY,HDLC
3、网路层:IP,IPX,APPLETALK,ICMP
4、传输层:TCP、UDP、SPX
5、会话层:RPC、SQL、NFS、X WINDOWS、ASP
6、表示层:ASCLL、PICT、TIFF、JPEG、 MIDI、MPEG
7、应用层:HTTP、FTP、SNMP等。路由器工作再网络层;不带路由的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带路由的交换机工作在网络层(第三层交换);网桥将一个大的网络划分为若干个网络段,作用在数据链路层;网关是一个协议转换器,通常是安装在路由器内部的软件。
- 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1)消息;(2)发送方;(3)接收方;(4)媒介;(5)协议。
协议的关键要素:语法、语义和时序
语法:指数据的结构或格式、数据表示的顺序
语义:比特流中每一部分的含义
时序:数据发送时间以及数据发送速率
- 共有五种可能的基本网络拓扑:网状、星形、树形、总线形以及环形。
- OSI模型:(1)物理层;(2)数据链路层;(3)网络层;(4)传输层;(5)会话层;(6)表示层;(7)应用层。其中第一、二、三是网络支持层,第五、六、七层是用户支持层。
- 帧同步:确定每一个数据帧的的起始和终止。
- 在局域网中,数据链路层分为:(1)逻辑链路控制字层(LLC);(2)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
- 网络层协议:地址转换,地址解析协议ARP,逆向地址转换协议(RARP)。
- 传输层负责端对端的传递过程。
- 面向连接的传输控制协议(TCP),非面向连接的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 传输控制协议/网际互联协议(TCP/IP)。
- IP包含了对三种协议的支持:ARP、RARP和ICMP;IP是一个不可靠和无连接的数据报协议,IP地址包括四个字节,定义三个域:类型、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
ARP:通过IP地址找到物理地址
RARP:通过物理地址找到IP地址
ICMP:控制信息协议
- DNS:域名系统,域名和IP地址对应,使用UDP传输层协议。
- TELNET:远程登录
- 文件传输协议:TFTP,使用UDP传输层协议。
- NFC:网络文件系统
- RPC:远程过程调用
- 电子邮件:SMTP和POP3
-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请求和响应)
- URL:统一资源定位器:(1)方法;(2)主机;(3)路径。
- 文件传输访问和管理:FTAM
建立TCP需要三次握手,而断开连接需要四次握手,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