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 IP 地址,他们能找到我家吗?

互联网平台公开用户IP属地引发隐私争议:如何在数字时代保护个人隐私
文章讨论了各大互联网平台公开用户IP属地引发的隐私担忧,支持者认为有助于真实性,反对者则关注隐私泄露。同时提到IP地址的重要性及其与地理位置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设置和法律手段保护个人隐私。

各大互联网平台陆续显示用户 IP 属地,而用户方则无法选择开启或关闭这一功能。

最先被发现的,是不少认证为“本地资讯博主”和“海外资讯博主”的账号,IP 属地与资料地址并不吻合。

一些人支持平台强制在前台显示用户 IP 属地,他们认为有人会因此收敛,至少无法假装在某地,假冒他人也多了一个辨别要素,在“伪现场”发生的新闻也会不攻自破;也有不少质疑,认为自己现在就相当于在大街上裸奔,个人隐私将会被继续蚕食。

需要注意的是,用户和平台建立连接的基础就是 IP,收发双方的 IP 地址都必须公开的,用户的 IP 信息都会被平台服务器记录下来。也是为什么即使用户关闭设备的定位,平台还是能获知 IP 属地信息的原因。

图片

图源:Unsplash

目前,这些平台公开的是用户 IP 地址归属地,而非 IP 地址,一般只标注到省一级范围。

去年 10 月,“显示用户 IP 属地”已在国家网信办发布《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信息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中有所体现。其中要求,互联网用户账号服务平台应当以显着方式,在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页面展示账号 IP 地址属地信息,境内用户需标注到省(区、市),境外账号 IP 地址属地信息需标注到国家(地区)。

人们担心 IP 会泄露自己的隐私,担心有人通过这个信息精准定位到个人,或者顺着它撬动自己更多的信息。

  IP,网络世界的门牌号  

在现实中,人们用经度、纬度标记地理位置;在网络空间里,人们依靠的是 IP 地址。

图片

这是一个典型的 IPv4 地址,分为四个部分,共八个数字|Wikipedia

IP 地址,就是 IP 协议所定义的地址。这里的 IP 协议,就是 TCP/IP 通信协议。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刚开始尝试网络连接时,互联网并不像今天,万维网(WWW)一家独大。那时出现了计算机科学研究网络、ALOHA 网、因时网、阿帕网等不同类型的网络,彼此之间信息互通成了难题。

于是,有人开始研究计算机网络共同遵守的“语言”。终于在 1978 年,斯坦福大学的教授 Vint Cerf 和项目经理 Rob Kahn,开发出了 TCP/IP 通信协议。这下,所有网络下的计算机就都能“对话”了。

图片

TCP/IP 的两位发明者|Wikipedia

到了 1983 年,互联网前身阿帕网正式运行 TCP/IP。

其中,IP 确定了寻址方法、数据包的封装结构,最终让数据从源头主机传输到目的主机。人们经常把 IP 地址比作互联网中的门牌号,A 在这个屋子,只有在知道 B 的“门牌号”的前提下,才能去“串门”。

这时候,有人把自己的屋子改成了学校、商店等服务性场所,他们觉得八位纯数字的 IP 地址(IPv4 版本)不好记,于是发明了一套“域名系统”——DNS。从此,域名(比如 www.xxx.com)和 IP 地址(比如 192.168.x.x.)互相映射,访问哪个都能到达目的地。当然,每个人都会选择更容易记的域名。

可以说,互联网本质上就是一个 IP 地址对另一个 IP 地址的访问的总和。在这里,IP 地址是最基础的单位,每个联网的设备都有。

IP 地址往往是被分配的,某种意义上,用户并不拥有它。

图片

图源:Unsplash

具体而言,当你使用家中宽带联网时,运营商会给这条宽带分配一个 IP 地址,连接在其上的任何设备,都同享一个 IP 地址。而当你是使用移动信号访问网络时,则由附近的移动基站分配 IP 地址,随着你的移动,你获得的基站 IP 也会不断变化。

此外,还有通过互联网数据中心(IDC)联网的方式,相较移动信号和宽带,IDC 机房使用的 IP 号段较为固定。

无论是运营商、基站还是数据中心,都有真实存在的地理归属,因此其发放的 IP 地址也如电话区号一般,标示出了这些属地。如 220.181.22.1 为电信在北京的、210.22.84.3 为联通在上海的。这些 IP 地址的属地,很容易搜索得知。

总结一下,在现实里,人们知道了你的门牌号,就可以直接找到你家去,但在网络空间里,知道了你的 IP 地址这个“门牌号”,并不一定能找到这台设备的具体位置。因为 IP 是可以移动和变化的。

有一些网络使用习惯会导致 IP 归属地的变化,比如很多重视数据安全的公司,会要求员工在酒店等非加密网络环境下办公时,使用“代理”,它相当于中途拦截了数据,让数据的目的地变为另一个地址后,再从那个地址传输给你。此外,使用公共 Wi-Fi 也可能会导致具体设备 IP 的隐藏。

  “暴露”的信息,又多了一个  

人们在网上暴露的信息太多了,现在又多了 IP 属地这一个。

此次各网络平台公开 IP 属地,大家的担忧之一源于对隐私的侵犯。如一个流行的评论所称,从 IP 开始,之后是区域、街道、小区、楼栋号、门牌号、身份证,人们担忧隐私被一步步蚕食。

如果仅看 IP 地址,这个担心可能多余。即便知道具体的地址号,查询时也主要显示的是国家 / 地区 / 城市、经纬度、IP 主机名称、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等信息。使用者姓名、准确地址、电话号码等可直接定位到个人的信息,仅靠 IP 地址难以获得。

图片

图源:Unsplash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琮玮表示,目前 IP 归属地范围仅显示到省份或国家,没有直接指向,也不可能仅凭某省属的 IP 而关联到特定的个人。

但平台不仅仅掌握 IP 信息,它们获得的多种数据,依旧可以还原一个人的大部分信息。

以某主流平台为例,其用户协定中显示,其获取用户的信息包括用户身份与鉴权信息(如自然人身份、账号、基本资料)、使用过程信息(如位置、联系人)及设备属性信息。如果用户使用了特定服务,还会相应收集身份证号、面部识别特征、支付账号等更进一步的信息。

此外,个人在该平台发布的内容、好友关系、活动痕迹等,也属于平台信息采集范围。

社交平台通常是前台匿名,后台实名。2015 年开始施行的《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信息管理规定》首次提出“网络实名制”,即要求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要求互联网信息服务使用者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后注册账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左晓栋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表示:“由于我国实行网络实名制,每位网民都可能被精确追溯——这也意味着,倘若出现问题,可通过事后行政层面的监管手段来采取措施,而无需事前公开地理位置。”

实际上,除了隐私,人们担忧正是属地信息加上其他信息,会为显示 IP 属地增加其他含义。比如助长“地域黑”、经由属地信息预设发言立场等。更何况此次公开 IP 属地并没有经过用户同意,可秉承的法律依据也未正式生效。

图片

图源:Unsplash

泄露隐私,对个人权益造成侵犯,从来都是综合所得。

  我该怎么保护自己  

辽宁昌信律师事务所杨财广律师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表示,IP 地址公开的信息,属于个人信息范畴,尚不涉及用户隐私权。

在网站论坛时代,人们无需登录就能发言,靠 IP 地址互相辨识。之前还有一款基于腾讯 QQ 的第三方辅助软件——珊瑚虫,它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获取对方好友的 IP 地址换算成上网区域。

但在今天,人们在互联网上的表达欲望和发布量级都不可同日而语。某种意义上,IP 并非是一个能完全独立出来的数据,它往往还和人们的生活信息有着强绑定。

在一些介绍“人肉”的教程中,心怀恶意之人只要用一个抓包工具,再给对方打一个电话,后者的 IP 信息就被“钓鱼”了。接着,他们就会用 IP 查询网站对 IP 进行大致的定位,然后再导入经纬度解析网站,等等……再到相关网站查询受害者注册过那些平台,继续在各个平台搜集对方信息。

相比 IP 暴露受害者的真实方位来说,人们有时分享出来的照片就带有精确位置信息。因为他们在手机拍照时,相机往往都是默认开启地理位置。

所以,在分享照片时隐藏位置信息,在设定里关闭“精确位置”选项,避免不怀好意的人仅从一张照片就得知了你的具体位置。

图片

在 iOS 15 中,图片分享页面可取消勾选“所有照片数据”|作者提供

另外,在搜索引擎和网络平台上先“人肉”自己,留意自己哪些信息已经暴露,尝试删去不想暴露的信息;在各个平台上,可以用不同的用户名和个人资料,密码避免都设置成相同的格式和内容。

图片

图源:Unsplash

最后,提防来源未知的软件,避免安装恶意软件,一旦被入侵,包括个人账号、密码、照片、购物记录、行程记录等等个人隐私都会被窃取。

黑客们会将泄露的用户数据整合分析、集中归档到一起,搭建“社工库”,用此牟利。查询和搭建社工库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为,情节严重要承担刑事责任。但目前有现象表明,社工库仍然活跃在互联网地下产业链。

<think>嗯,用户问怎么查询服务器IP地址。这个问题看起来挺常见的,可能用户是在管理自己的网站或者需要配置网络服务之类的。首先,我需要确定用户的需求是什么。他们可能想知道如何找到自己拥有的服务器的公网IP,或者是想获取其他服务器IP地址?如果是前者,方法可能包括通过命令行工具或者在线服务;如果是后者,可能需要使用nslookup或者ping之类的命令。 接下来,我需要分步骤来解释。不同的操作系统有不同的方法,比如Windows和Linux/macOS。对于Windows用户,可以通过命令提示符运行ipconfig来查看本地网络信息,但公网IP可能需要访问外部网站。而Linux用户可能更熟悉使用curl或者dig命令。此外,如果是云服务器,比如AWS或阿里云,控制台里也会显示实例的公有IP。 还要考虑到用户可能不太熟悉命令行,所以需要给出简单的方法,比如直接访问像ipinfo.io这样的网站。同时,要提醒用户注意隐私和安全问题,避免在不可信的网站上查询IP。 另外,用户可能会混淆内网IP和公网IP,需要解释两者的区别。内网IP是局域网内的地址,而公网IP是互联网上访问的地址。比如,在家庭网络中,路由器的公网IP可能由ISP分配,而服务器如果在本地,可能需要端口转发才能从外部访问。 可能还需要提到使用DNS查询工具,比如nslookup或dig,来获取域名的IP地址。这对于查找其他服务器IP很有用。例如,输入nslookup example.com会返回对应的IP。 总结一下,回答的结构应该是先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分操作系统说明,然后是在线工具,最后是云服务器的特殊情况。同时要简明扼要,避免技术术语过多,让不同水平的用户都能理解。</think>查询服务器IP地址的方法取决于服务器的类型(本地/远程)和操作系统环境。以下是分步指南: --- ### 一、查询本地服务器的公网IP地址 **方法1:通过在线工具(最简单)** 1. 打开浏览器访问以下任意网站: - [ipinfo.io](https://ipinfo.io) - [whatismyip.com](https://www.whatismyip.com) 2. 页面将自动显示当前服务器的公网IP地址(如:`203.0.113.42`)。 **方法2:通过命令行(Linux/macOS)** ```bash curl ifconfig.me ``` 或 ```bash dig +short myip.opendns.com @resolver1.opendns.com ``` **方法3:通过命令行(Windows)** ```powershell curl ifconfig.me -UseBasicParsing ``` --- ### 二、查询本地服务器的内网IP地址 **方法1:Linux/macOS** 1. 打开终端,输入: ```bash ifconfig | grep "inet " | grep -v 127.0.0.1 ``` 2. 输出结果中类似`192.168.1.100`的地址即为内网IP。 **方法2:Windows** 1. 按 `Win + R` 打开运行窗口,输入 `cmd` 回车。 2. 输入命令: ```powershell ipconfig ``` 3. 在「IPv4 地址」字段中查找内网IP(如:`192.168.1.100`)。 --- ### 三、查询远程服务器IP地址 **方法1:通过域名解析** 1. 打开终端或命令提示符。 2. 输入命令: ```bash nslookup example.com ``` 或 ```bash ping example.com ``` (将 `example.com` 替换为目标域名) --- ### 四、云服务器IP查询(如阿里云/AWS) 1. 登录云服务商控制台。 2. 进入「实例管理」页面。 3. 在实例详情中直接查看「公网IP」和「内网IP」。 --- ### 注意事项 1. **公网IP vs 内网IP**: - 公网IP用于互联网通信,内网IP仅限局域网访问。 2. **动态IP**:家庭宽带通常为动态公网IP,重启路由器可能变更。 3. **安全提示**:避免在不可信网站查询IP,以防隐私泄露。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