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越语言
文章平均质量分 73
tankery
我要学的还太多。。
展开
-
《Head First 设计模式》阅读笔记 (零)
很长一段时间前,看了一部分书,写了些笔记,由于某些原因中断了,今天重新拾起这本书,要继续看下去~~以下是上次的笔记,重新开始~ 1. OO原则: 1.1.封装变化 指的是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当充分考虑将来可能会发生变化的代码部分,将它们提取并封装起来。 1.2.多用组合,少用继承 即多使用has-a的关系,少用is-a的关系。若过分依赖继承,当父类的功能发生变化以后,将会影响到所有的子类。不利于代码的修改。而组合则是将各个功能独立原创 2011-01-10 21:01:00 · 634 阅读 · 2 评论 -
《Head First 设计模式》阅读笔记(二)——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 (Observer) 模式应该是使用得非常广泛的一个模式,在JDK中就有内建的观察者模式。首先我来说说什么是观察者模式。观察者模式:定义了对象之间一对多的依赖,这样,当一个对象改变时,它的所有依赖者都会收到通知并自动更新。很多场合下,我们都需要这样的一对多关系。设想一个GUI的计算器程序,当你按下一个按钮时,你需要按钮改变形状,更重要的,你需要将按键的信息传递给数据处理者。我们如果这样编程(伪码):class Button { void pushed() { change原创 2011-01-13 10:36:00 · 460 阅读 · 0 评论 -
《Head First 设计模式》阅读笔记(一)——策略模式
上回将之前看过的章节都大致梳理了一遍,回过头去看的时候,发现看不懂了。。太泛。从这篇文章起,我想一个个详细的说明,当是复习了。今天,先来讲述策略模式的故事。为什么要用策略模式?这一章从一开始便告诉我们,用继承来解决扩展问题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因为一旦你需要一个新的行为时,你就必须继承出一个新类,如此,代码便会在多个子类中重复,而由于我们不清楚到底有多少行为需要定义,设计之初的父类很可能要改变,而这种改变会导致其所有的继承者都受到牵连,这是很可怕!接下来,就是讨论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了。首先一个原则是,封装变化,原创 2011-01-12 08:24:00 · 742 阅读 · 0 评论 -
《Head First 设计模式》阅读笔记(三)——装饰者模式
装饰者模式 (Decorator Pattern) 非常有趣,如果不是看过设计模式,看到这个模式的代码时一定大吃一惊:“这是什么东西?怎么这么多类!”是的,这就是这个模式的特别之处了,无数类摆在你面前,你无所适从。但这个模式是用来干什么的呢?用来管理大量同样类型但有细小属性差别的事物(我自己想的定义)。这也就注定了这个模式中,类的多样性。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个模式?如果是我自己编程,我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继承。一个抽象类,其他各种功能的子类。这样设计是多么丑陋你应该一眼就看出来了,因为只要一个小小的改变,你就需原创 2011-01-14 11:45:00 · 475 阅读 · 0 评论 -
《Head First 设计模式》阅读笔记(四)——工厂模式
这一章,看得比较纠结,以前以为自己看懂了,回顾一下,组织语言想写博客的时候,发现还是没弄清楚。遂又上网查资料,发现一个比较好的网站: http://www.jdon.com/designpatterns/,就是广告多了点,说的还是很明白的。但我发现该网站上所说的工厂模式,似乎与Head First上讲述的模式有些出入,或者是侧重点不同?于是又在wiki上查找,再通过研究Head First的Java代码,终于发现,JDon上的说法确实是对的,即“这两个模式区别在于需要创建对象的复杂程度上”。不过简单工厂,似原创 2011-01-15 21:01:00 · 648 阅读 · 0 评论 -
《Head First 设计模式》阅读笔记(六)——命令模式
命令模式其实比较简单,就是封装了请求,使得请求有统一的接口。其定义如下:将请求封装成对象,这可以让你使用不同的请求、队列,或者日志请求来参数化其他对象。命令模式也可以支持撤销操作。也就是说,命令模式可以通过一个抽象的命令类来扩展各种命令,接着,你可以使用诸如队列、链表之类的结构来很好的管理这些命令,使得命令对象包含的操作被有序的执行,以实现日志等功能。并且,由于命令对象能很清楚的知道它负责的请求需要的执行流程,它就能很轻易的实现撤销操作。命令模式具有上述的这些特性,使得它被广泛的使用于日志、撤销、菜单操作等原创 2011-02-15 17:46:00 · 429 阅读 · 0 评论 -
《Head First 设计模式》阅读笔记(五)——单件模式
c++中的单件模式实现,列举各种方案,并分析其优劣。注:未考虑多线程情况。原创 2011-02-14 20:37:00 · 570 阅读 · 0 评论 -
《Head First 设计模式》阅读笔记(七)——适配器和外观模式
详细介绍了适配器模式的两种实现方式:类适配器和对象适配器。并附上了经过测试的c++示例代码。简略介绍了外观模式。最后,对适配器模式、外观模式、命令模式做了些分析比较。原创 2011-02-17 12:18:00 · 715 阅读 · 0 评论 -
《Head First 设计模式》阅读笔记(八)——模板方法模式
Oh yeah, 看到这个模式的时候,我很happy~因为我发现我居然在之前的编程中用过,而且是自己想出来的设计方式,很有成就感,哈哈。模板方法模式:在一个方法中定义一个算法的骨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模板方法使得子类可以在不改变算法结构的情况下,重新定义算法的中的某些步骤。从模板方法模式的定义中,我们就可以明确这个模式的实现方式了,即构造一个有算法骨架的基类,当你需要使用这个骨架的时候,继承该基类,并实现一些算法的细节。换句话说,基类定义了整个算法的框架。并实现某些通用的算法,使得需要这个框架的一些原创 2011-02-19 13:26:00 · 559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