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载入内存:
1.程序被加载器(多个函数组成的模块)从外界存储设备加载到内存中。
2.程序的指令寄存器cs:ip指向程序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
2.BIOS:
检测初始化硬件,由bios建立了中断向量表,可以实现相关的硬件io操作,其中0xF0000~0XFFFFF一共64kb,是ROM的大小存放了BIOS代码,但是在实模式下主要是对部分硬件I/O支持。
CPU中的地址总线分配是对多块不同类型的内存起作用的,显存,物理内存(DRAM),所以一般不会达到全部总线所能寻址的大小。
BIOS的入口地址是0xFFFF0,其中在0xFFFF0~0xFFFFF存放的是16字节的代码:
其中CPU的cs:ip在出厂时被强制写入的是0xF000:0xFFF0(如上图),段基址*16+段内偏移恰好可以到达oxFFFF0,这便是BIOS入口地址的由来;实模式由于0xFFFF0距离1MB(20位的地址总线)只有16字节了,啥都干不了,再看上图,是一条跳转指令,跳转到更大的空间这就可以实现BIOS的一系列操作。BIOS最后一道工序便是校验启动盘中的0盘0道1扇区。
3.加载MBR
1.0盘0道1扇区最后两个字节是魔数0x55和0xaa;如果是这两个数那么BIOS会认为此处是MBR的可执行代码,否则MBR无效。此时BIOS会将MBR的512个字节加载到0X7C00处,由于当年的机器内存是32kb,MBR需要为自己预留空间,MBR中的程序要运行肯定需要栈空间,所以需要的内存大于512kb,于是在顶部分配了1kb的内存给MBR,转化为十六进制(0x8000-0x400=0x7c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