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网络性能评估与优化框架解析
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中,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评估和优化虚拟网络的性能成为了关键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虚拟网络性能评估与优化的相关技术和框架。
1. 虚拟网络基础与传统通信问题
在虚拟网络环境中,Linux 内核实现了名为 “linux-bridge” 的虚拟交换机,它允许虚拟网络功能(VNFs)在同一主机上与其他容器化的 VNFs 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机器上的实际以太网端口与其他主机通信。
虚拟以太网端口可以通过阻塞或非阻塞系统调用进行访问,例如使用标准的 POSIX Socket API,通过 send()
和 recv()
(或其更通用的形式 sendmsg()
和 recvmsg()
)交换数据包。然而,这种方法存在明显问题:
- 每个 UDP 数据报的交换至少需要两次系统调用,系统开销会随着交换的数据包数量成比例增长。
- 每个数据包都要遍历 Linux 内核中的各个网络堆栈层,进行处理和传输,增加了处理时间。
虽然内核 API 中引入的批量系统调用(如 sendmmsg()
/ recvmmsg()
)可以处理多个数据包,减少系统调用次数,但数据包仍然需要遍历整个内核网络堆栈,即使在本地传输也会有额外的复制操作。
2. 绕过内核网络堆栈的解决方案
为了提高虚拟网络的性能,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绕过(全部或部分)标准的网络堆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