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早期发展:从黑客伦理冲突到创新成果涌现
1. 黑客伦理与Altair BASIC引发的冲突
在20世纪70年代,硬件黑客们对构建和扩展Altair计算机的渴望如同6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MIT)黑客们对PDP - 1和PDP - 6计算机的破解欲望一样难以满足。然而,围绕家庭酿造计算机俱乐部(Homebrew Computer Club),一场冲突正在悄然酝酿,这可能会减缓理想主义的发展进程。
冲突的核心在于黑客伦理的一个基本原则:信息的自由流动,特别是有助于黑客理解、探索和构建系统的信息。此前,获取这类信息并不困难,例如家庭酿造计算机俱乐部的“映射部分”时间,大公司视为专有秘密的信息常常被披露。到1976年,更多出版物加入了硬件黑客的信息传播网络,除了《人民计算机公司》(PCC)和家庭酿造计算机俱乐部的时事通讯,还有新罕布什尔州的《字节》(Byte)杂志,人们总能找到有趣的汇编语言程序、硬件提示和技术八卦。新成立的黑客公司会在俱乐部分享产品原理图,不同公司的年轻员工也会自由交流业务情况。
但Altair BASIC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和谐。MITS公司宣布了一款BASIC计算机语言产品,但尚未向订购者发货。对于Altair用户来说,拥有BASIC将极大提升计算机的系统实现能力,能让他们轻松编写快速有用的程序,而不再需要费力地在纸带上输入机器语言程序。虽然软件黑客可能鄙视BASIC,但对于硬件黑客来说,它是极其宝贵的工具。
实际上,MITS早在1975年春就有了运行的BASIC。当时,来自西雅图的两名大学生保罗·艾伦(Paul Allen)和比尔·盖茨(Bill Gates)联系了MITS的埃德·罗伯茨(Ed Roberts)。他们自高中起就开始涉足计算机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