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教育
文章平均质量分 81
谁动了我的吐司
live the way you like
展开
-
【AI+教育】一些记录@2024.11.11
最典型的就是检索增强的学习,例如 New Bing,通过将基础模型与现有工具融合,从而使得现有工具获得更好的性能。同时,人类在不同工具间的使用经验也可以被泛化,如人类在使用剑的时候学会了刺的动作,那么在使用长枪时也可以泛化使用刺的动作,因此。大模型的工作方式类似于人类的认知系统1,而构建系统2,就是要让AI通过语言推理、记忆调用、自我思考和规划,将复杂问题拆解成由系统1组成的流程单元,分别执行不同的任务从而达到目的,并在多次实践和运用中沉淀为“经验”数据提供给系统1去训练,从而让系统1获得新的能力。原创 2024-11-18 19:13:04 · 740 阅读 · 0 评论 -
【AI+教育】一些记录@2024.11.16
所以虽然ChatGPT已经把“调用计算力的手段”无限趋近于最合理的手段(用自然语言要求结果),但是我们已经发现,“提出信息完整的prompt”,对现在的人来说,是一个高要求。如果类比成机器学习模型,过往“鹦鹉学舌”范式的解法,是要求所有乌鸦可以共享一个大脑,它们有很清晰的优化目标,即“保住性命的前提下打开坚果”理解能力带来了举一反三的能力,逻辑推演的能力,“知错”就改的能力。“增加模型参数”这件事需要工程能力,更难的是“让大模型有效地学习到大数据中的知识”,以及如何调教模型产出人类需要的输出。原创 2024-11-18 19:13:55 · 1456 阅读 · 0 评论 -
【AI+教育】一些记录@2024.11.08
第二,人的模型,包括认知/任务模型,它是个体的,其中有专业模型,有认知模型、运动模型和人的记忆先验。人基本是这几类模型的组合,律师也好,医生也好,大量领域会有大量模型往前走。这一次大模型拐点会让所有服务经济中的人、蓝领基本都受影响,因为他们是模型,除非有独到见解,否则你今天所从事的服务大模型都有。第一是事情的模型,人类每一类需求都有领域/工作模型,其中有结构模型、流程模型、需求模型和任务模型,尤其是记忆和先验。如果你没有多大见解,你的模型能力大模型都有,或者大模型会逐步学会你所有的模型,那会怎样。原创 2024-11-18 19:09:21 · 274 阅读 · 0 评论 -
【AI+教育】一些记录@2024.11.05
语言的转换器就是把语言的序列作为输入,然后用一个叫做编码器 encoder 的东西变成数字的表现(比如 GPT 就用 1536 个浮点数(也叫 1536 维向量)表示任何的单词,或者句子,段落,篇章等),然后经过转化,变成一串新的序列,最后再用 decoder 把它输出。在开放参考书第一部分,最吸引我的是它们对于教育科技、教育科技公司可能给教育带来的风险的清醒认知、对于教师需要“监管”AI的重要性的强调,并以此论述教师需要学习AI的缘由。「一个预先训练好的,用生成的方式,把输入文字转化成输出文字的翻译。原创 2024-11-05 19:08:11 · 643 阅读 · 0 评论 -
【AI+教育】一些记录@2024.11.04
今天尝试了使用九章随时问,起因是看到快刀青衣的AI产品好用榜,里面这么介绍九章随时问:「它不是像其他产品那样,直接给你出答案。而是跟你语音对话,你会感觉更像是有一位老师坐在你的旁边,一步步引导你思考这道题的答案是什么。只有孩子反馈说我理解了,才会进入到下一步的讲解。如果遇到没听懂的地方,你也可以直接跟AI说我没听懂,AI会马上换种讲法再讲解一遍。而普通的搜题软件,如果题库里找不到这个题,可能就哑口无言了。所以我对它的评价是:它像是孩子的一对一数学AI家教。嘿!我顿时心中惊喜。原创 2024-11-04 20:28:16 · 462 阅读 · 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