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例子】count(distinct 字段) 简易版 使用groupByKey和zip

Spark统计网站访问
本文介绍如何使用Apache Spark处理网站访问日志数据,通过Spark SQL实现用户访问次数的去重统计及不同网站数量的计算。

例子描述:

有个网站访问日志,有4个字段:(用户id,用户名,访问次数,访问网站)

需要统计:

1.用户的访问总次数去重

2.用户一共访问了多少种不同的网站

这里用sql很好写

select id,name,count(distinct url) from table group by id,name

其实这个题目是继官方和各种地方讲解聚合函数(aggregate)的第二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使用aggregate来求平均数。

我们先用简易版来做一遍,后续我更新一份聚合函数版


原始数据:

id1,user1,2,http://www.baidu.com
id1,user1,2,http://www.baidu.com
id1,user1,3,http://www.baidu.com
id1,user1,100,http://www.baidu.com
id2,user2,2,http://www.baidu.com
id2,user2,1,http://www.baidu.com
id2,user2,50,http://www.baidu.com
id2,user2,2,http://www.sina.com


结果数据:

((id1,user1),4,1)
((id2,user2),4,2)


代码片段:

[java]  view plain  copy
  在CODE上查看代码片 派生到我的代码片
  1. val sparkConf = new SparkConf().setAppName("DisFie").setMaster("local")  
  2. val sc = new SparkContext(sparkConf)  
  3.   
  4.   
  5. val source = Source.fromFile("C:\\10.txt").getLines.toArray  
  6. val RDD0 = sc.parallelize(source)  
  7.   
  8. RDD0.map {  
  9.   lines =>  
  10.     val line = lines.split(",")  
  11.     ((line(0), line(1)), (1, line(3)))  
  12. }.groupByKey().map {  
  13.   case (x, y) =>  
  14.     val(n,url) = y.unzip  
  15.     (x,n.size,url.toSet.size)  
  16. }.foreach(println)  
### Spark使用 `count distinct` 操作时可能遇到的性能瓶颈及优化方法 在 Spark 中,`count distinct` 操作通常会引发较大的性能瓶颈,主要体现在数据倾斜、任务执行时间过长以及内存溢出(OOM)等方面。`count distinct` 操作本质上需要对数据进行去重,而 Spark 的去重机制依赖于 `groupBy` 或 `aggregate` 等操作,这些操作在数据分布不均时容易导致任务分配不均,从而引发数据倾斜问题。个别 Task 处理的数据量远超其他 Task,导致整个 Job 的执行时间被严重拖慢,甚至可能导致 OOM 异常 [^1]。 此外,`count distinct` 通常会触发 Shuffle 操作,而 Shuffle 是 Spark 中代价最高的操作之一。Shuffle 涉及到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磁盘 I/O,进一步加剧了性能瓶颈。在极端情况下,该操作会导致任务执行时间变得不可接受 [^1]。 为了优化 `count distinct` 的性能,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策略: 1. **使用 `group by` 替代 `count distinct`** 一种常见的优化方式是先使用 `group by` 对数据进行分组,然后再进行汇总。这种方式可以避免直接使用 `count distinct` 所带来的性能问题。例如: ```sql SELECT group_id, app_id, SUM(CASE WHEN 7d_cnt > 0 THEN 1 ELSE 0 END) AS 7d_uv, SUM(CASE WHEN 14d_cnt > 0 THEN 1 ELSE 0 END) AS 14d_uv FROM ( SELECT group_id, app_id, user_id, COUNT(CASE WHEN dt > '${7d_before}' THEN user_id ELSE NULL END) AS 7d_cnt, COUNT(CASE WHEN dt > '${14d_before}' THEN user_id ELSE NULL END) AS 14d_cnt FROM tbl WHERE dt > '${14d_before}' GROUP BY group_id, app_id, user_id ) a GROUP BY group_id, app_id; ``` 这种方式通过先按 `user_id` 分组,再对每个分组进行统计,可以有效减少数据倾斜的风险,并提升执行效率 [^3]。 2. **增加并行度** 通过增加 Spark 的并行度(如调整 `spark.sql.shuffle.partitions`),可以将数据划分到更多的分区中,从而降低每个分区的数据量,缓解数据倾斜问题。例如,将 `spark.sql.shuffle.partitions` 设置为一个较大的值,可以显著改善 `count distinct` 的性能 [^1]。 3. **使用 Salting 技术处理数据倾斜** 对于存在严重数据倾斜的列,可以采用 Salting 技术,将数据均匀分布到多个分区中。具体做法是对倾斜列的值进行哈希处理,并将其拆分为多个子键,从而将数据均匀分布到不同的分区中,避免单个 Task 处理过多数据 [^1]。 4. **避免自定义 UDF** 在 Spark 中,尽量避免使用自定义 UDF 来实现业务逻辑,因为 UDF 通常会导致性能下降。Spark 内置的 SQL Functions 经过优化,能够更高效地处理数据。因此,应优先使用内置函数来实现 `count distinct` 相关的逻辑 [^2]。 5. **使用近似算法** 如果业务允许一定程度的误差,可以使用 Spark 提供的近似算法(如 `approxCountDistinct`)。该方法基于 HyperLogLog 算法,能够在较低的资源消耗下提供近似的去重结果,适用于大规模数据集的场景 [^1]。 综上所述,`count distinct` 在 Spark 中可能会引发严重的性能问题,尤其是在数据倾斜严重的情况下。通过合理调整并行度、使用 Salting 技术、避免 UDF、使用近似算法等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这些瓶颈,提升任务执行效率。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