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协议中的缓存机制对于提高网页性能和减少服务器负载非常重要。在Web开发中,常常会遇到协商缓存和强缓存这两个概念。本文将详细介绍协商缓存和强缓存的定义、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并提供相应的JavaScript代码示例。
- 强缓存
强缓存是通过设置HTTP响应头来实现的,它告诉浏览器在一定时间内直接使用缓存的副本,而不需要再向服务器发起请求。当浏览器发起请求时,服务器会检查请求中的缓存相关头部信息,如果缓存未过期,则返回状态码为200的响应,并在响应头中包含"Cache-Control"和"Expires"等字段,以指示浏览器使用缓存。
"Cache-Control"是一个通用字段,它指定了缓存的行为。常见的取值有:
- “public”:表示响应可以被任何缓存存储,包括浏览器和CDN等。
- “private”:表示响应只能被浏览器缓存,不允许CDN等进行缓存。
- “max-age=xxx”:表示缓存的有效时间,单位为秒。
"Expires"字段是一个HTTP 1.0的遗留字段,它指定了缓存过期的具体时间,使用的是服务器的时间。当"Cache-Control"和"Expires"同时存在时,"Cache-Control"的优先级更高。
下面是一个设置强缓存的示例代码:
const http = re
本文详细介绍了HTTP协议中的强缓存和协商缓存机制,包括它们的定义、工作原理和区别。强缓存通过HTTP响应头如`Cache-Control`和`Expires`直接使用缓存副本;协商缓存则需与服务器通信,通过`ETag`或`Last-Modified`验证资源是否更新。理解这些概念有助于优化网页性能和减少服务器负载。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02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