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的挑战与实用工具
一、机器学习面临的问题
1.1 泛化应用导致的数据损坏
当基于感知到的群体成员身份将泛化应用于个体时,相关的数据集就会被破坏。例如,通常认为吃很多盐的人会自动患上高血压,但根据相关研究,在尼泊尔出生的人并非总是如此。如果应用“吃太多盐会导致高血压”这样的泛化,机器学习算法可能无法理解数据集中的尼泊尔人数据。同样,将一个吃很多盐但血压低的人认定为尼泊尔人也可能是错误的。
1.2 避免歧视性做法
歧视性的数据收集做法会导致机器学习算法产生无用的结果。专注于特定群体可能会使分析产生短视,导致结果不清晰且可能不准确。识别特定性别、年龄、种族、宗教信仰等个人特征作为数据集的数据来源,可能会产生比避免歧视性做法、依靠更广泛人群作为数据来源更无用的结果。在处理可能影响人们生活的问题时,如监狱量刑自动化,人类需要参与其中,以确保算法的公平性。
1.3 检测代码中的黑天鹅
黑天鹅是机器学习中随机且意外的现象,会对结果产生不成比例的影响。例如,常见电影的价格通常在 19.99 美元左右,但可能会出现 200 美元以上的高价;算法预测的选举结果与专家观点不同,但最终候选人获胜。人们往往不相信黑天鹅结果,因为他们从未见过。贝叶斯理论可以帮助定位和消除黑天鹅,但它无法消除大众共识效应。研究人员有时会因为人类思维中的谬误,不相信机器学习算法的输出,即使输出是完全合乎逻辑且基于事实的。
1.4 理解过程的重要性
政府要求(如 GDPR)规定,必须能够解释机器学习算法如何获得特定输出。如果算法在决策中偏袒某一群体,需要解释原因并描述决策过程,且该过程必须公平合法。将机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