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性能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监控、评估、调整以及不断测试。
利用性能监控工具,结合日志分析,可以对上述指标进行度量和分析,从而发现和解决性能瓶颈。
在进行压测时,不应该仅针对单一接口进行测试,因为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包含众多互相作用的部分。
测试应该基于真实用户行为对一系列用户场景(包含多个接口)进行模拟,以此来反映用户的真实操作流程。
因此,在项目开发中,了解并模拟用户真实行为是进行有效性能压测的重要条件。
一般而言,由于很多应用程序是读密集型的,因此压测更侧重于模拟查询操作。但是,写操作(包含新增、删除和修改)同样应该纳入压力测试的范畴,尽管这可能会涉及到更多的成本和资源考虑。因为写操作通常伴随着事务处理、锁定机制、数据一致性和安全性等挑战,因此对这些操作的测试不可忽视。如果不进行这些操作的测试,可能会导致生产环境下未被发现的性能瓶颈或问题。
在进行写操作的性能测试时,需要制定策略来管理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例如,可以在独立的测试环境中进行测试,并确保有数据备份和恢复的机制,以防测试引起数据错乱或丢失。这样的措施可以帮助准确评估应用程序在高负载情况下的表现,同时保护测试环境的数据安全。
提示:但是实际开发过程中仅仅是对查询做压测的比较多一些,增删改相对较少
主要原因有:
-
查询优先:很多应用(尤其是读多写少的系统,如新闻、视频平台)有更高的查询请求比例,因此查询操作的性能对整体系统性能影响更大,从而成为压测的重点。
-
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增删改操作往往涉及数据的变更,如果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大量写操作的压测,可能会导致测试环境数据的混乱,影响测试的准确性。
-
成本和资源考虑:增删改操作可能涉及复杂的事务处理、锁定机制、数据备份等,这些都是资源密集型的操作。在测试环境模拟高负载的写操作可能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