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文章中,我讨论了使用“单件流”的理念来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相对于一个人负责一摊的“批量生产”模式组织软件开发的方法,使用团队合作的“单件流”模式会有以下优点:
- 更高的研发效率
相比“批量生产”,“单件流”会有更高的研发效率,这是因为“单件流”会减少库存,运输,移动等浪费。 - 提前交付
做完一个功能就可以交付一个功能,客户可以立即得到收益。 - 尽早发现问题
单件流要求持续集成,以交付为最后完成标准,所以问题会提前发现,而不是等到所有功能开发完毕以后的集成测试阶段才发现问题
但是,很多开发者认为单件流就需要“全栈”,这不是回到了远古时代,现代社会应该分工协作才对啊。笔者下面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单件流必然要求“全栈”工程师吗?
单件流不是在开发一个软件功能时,开发者一个人完成前端、后端、测试、集成等所有的开发工作,而是根据要开发的功能,团队把任务拆分成一个人 1 天以内就能完成的小任务,组员自己认领任务,先完成任务的组员认领下一个任务直到完成所有的任务,软件功能可以被交付为止。
所以使用单件流来开发软件,团队成员应该:
-
积极主动
组员需要在做完一个任务以后,主动领取下一个任务,这样就可以减少组员的等待时间,提高效率。 -
一专多能
一个可以被交付的功能通常包括 API 设计、前端开发、后端开发、UI 测试、API 测试、集成测试等任务,组员不一定要精通所有的技能,但是如果组员能一专多能就可以在初次分配任务的时候使用熟练的技能,在完成后又可以做一些简单的非自己专业技能的任务。一个懂得前端开发的后端工程师,可以承担修改错字、调整组件样式这样的任务,而不用等待前端工程师。 -
持续集成
每完成一个功能都应该可以被交付,这样对于云端软件来说客户可以立即用上软件的新功能,对于就地系统来说交付实施工程师可

本文探讨了「单件流」理念在软件开发中的优势,如提高效率、提前交付和尽早发现问题。它强调团队成员的一专多能和持续集成,而非要求全栈开发。团队管理者应深入了解技术和业务,信任团队成员,并促进知识分享,以克服抵触情绪。同时,通过合理任务拆分和角色互换,确保责任共担,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556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