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司的一些同事一起开会,讨论关于创新和创始(当然这个话题本身没有什么创新),希望我们的研发在做
好既有的项目之外可以有更多发自我们engineering的创新的东西,新产品也好新的主要功能也好。觉得是很好的讨论,有很强的脑力激荡,大家讨论了
很多,自己也反思了很多。
其中有一点印象很深刻,我们在讨论如果motivate更多的人来创新,方法当然有很多,但有一
个前提是针对什么样的对象。因为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真正有创新思想的人肯定不用激励,他们对新的技术和方向有强烈的兴趣和敏感,也会不断的研究和
探索,甚至自发的提出新的想法,寻求支持并付诸实践。还有人认为外部的激励是很难奏效的,对很多人而言。
是的,没错,我想确实是有一
些人,总是自发自觉的做上面说的那些事情。但是现实中这些人在一个组织里不会很多,至少在我们身边的一些环境里看来。另一个方面,也确实有一些人没有折腾
新东西的想法,他们满足于把基本的工作做好。从生活的角度这样也不一定是不好,可能能很好的平衡,但是很多时候从工作的角度看,通常有更高的要求,需要可
以做得更好,有更多新的做法和想法。
除了这两种人,其实还有不少的一些人是处在中间。这些人有些想法,也有意愿去挑战和改变,
但是没有那么的自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这样的一些人是可以被环境影响和改变的,不管是意愿的强烈程度还是一些方式方法。如果有一个良好的氛围(简单来说就
是发现周围有很多人做类似的事情而且被鼓励),有一个好的平台(可以提供一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而且确实有一定的精神或物质的激励,这些人很愿意也可以
做出这样的一些事情。这些人就是我这里所说的中间的那一簇人。
在一个企业或者组织里面,其实我们很多的活动和措施最能影响的是这样的一部分人。其实想想工作中的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所以对于一个组织来讲,很多的东西其实是这样比较有弹性的,有可发挥的空间。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没有那么绝对,是可以去影响和改变的。今天下班后一个同事过来聊天,让我又找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那就是我自己。
同
事住到郊区,最近准备买辆自行车上下班,顺便锻炼身体,想要比较好点的那种,最后选了一辆Trek的休闲山地。和我聊起来这个,因为他知道我有一辆
Trek的公路,买了有段时间。我突然发现聊起这些就很有骑车的冲动,也很汗的想起我的那辆已经放了好长一段时间了。我在想,如果身边有一群人常常聊起这
方面,也常常骑车或者组织活动,那么这种氛围就会比较强,就会影响到我这种中间的一簇,那种不骑车也没有难受到不行,也不是没有兴趣的一层。
其实像我们现在的technical也是一样,很多时候需要一些氛围和机制。如果身边有很多人在活跃的研究新的东西,并且有很多交流,那么也会影响到别人。甚至这种影响有时候可以改变一个人去留的决定,因为这种氛围本身就是公司提供的环境和平台的一部分。
上面说的都是被影响,换一个角度,如果这种氛围还不是那么强烈,或者有些机制还没有高效的发挥作用的时候,我们可以等着被影响,或者还有一个方式是一起创造这样的一个氛围和机制,影响别人同时也让自己被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