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软件业与信息化</B>
文章平均质量分 67
superhasty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
一个软件工作人员的感慨(转)
申明:以下内容均不是我的感慨,但很能看出现在软件业的现状和一些问题。1:我——一个软件工作人员(都不乐意叫自己程序员)的感慨!最近,感慨越来越多。我们这一代软件从业人员如果能成为下一代的“反面教材”典范我倒是会觉得很高兴——总算没有白干这个行业~~在中国,最滥的职业看来就是软件职业了,出的次品比例我想也是数一数二高的行业。其实,在目前中国的所有行业中,软件业可能是最“不要脸”和“自以为是”,以及“原创 2004-09-30 16:08:00 · 2730 阅读 · 2 评论 -
软件项目失败谁之过?(一):客户篇
毋庸置疑,软件项目失败对客户和软件企业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客户浪费了时间、金钱、人力,有些甚至产生了对使用软件和新上软件项目的恐惧。软件企业除了失去盈利的可能,更严重的是失去了一定数量客户的信任,而不仅仅是当前这一个客户。 显然,谁都不愿意软件项目失败。然而,现实中,失败的软件项目似乎越来越多了。软件市场在居高不下的失败率中悄悄萎缩,并且,伴随着软件的同质化竞争愈来愈来愈严重,软件的价格只能原创 2004-10-20 11:07:00 · 5472 阅读 · 11 评论 -
OA软件市场之我见
从进入软件行业的第一家公司开始就接触到OA软件,也曾经亲自参与了一些大大小小的OA软件项目。目前,OA软件市场似乎正面临着数年前中国家电市场大降价的局面,一方面是出产OA的软件厂商不胜枚举,另一方面OA软件价格从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到几千元都有。相信将和当年的家电市场一样,OA软件市场也即将出现一次优胜劣汰的洗牌。 这里,把我个人的一些观点写出来,与大家探讨。 严峻的现实目前,OA软件在市场上已经泛原创 2004-11-17 10:17:00 · 9092 阅读 · 8 评论 -
看到一个让人心寒的软件公司老总
今天看了一则IT新闻,是几位专家对政府采购的谈话,其中一位国产软件公司老总的谈话,实在让人生气,说什么微软当年号称花了几十亿美元开发出来OFFICe,现在微软每年只花几万美元修修补补结果也不错。我觉得他在这里犯了几个错误。首先,对商业竞争对手的评论不要用谎言,使用谎言是人品的问题。据我所知,微软用于开发Office的员工至少有数百人,随便找一两位,年薪也该有几万美元了。其次,这种谎言里看得出来该老原创 2004-12-10 16:06:00 · 1799 阅读 · 2 评论 -
信息系统:买过来的“麻烦”(转)
“规模才能产生效益”。遵守此法则的企业希望通过联合、并购,打造航空母舰来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但疲于系统整合,花大量的时间打通各个子系统的连通,效率能否 --> 提高? 买过来的“麻烦”在华润万家的体系内现运行着三套信息系统。香港华润、广东中山某门店各独立运行一套,其原创 2004-12-13 09:25:00 · 1858 阅读 · 0 评论 -
架构师峰会的一点收获:EII正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昨天,参加了微软在北京举办的架构师峰会,其中下午第二场是微软中国首席架构师陈正强博士的讲座,在这里第一次接触到到了EII的概念,并对其与数据仓库、EAI等的异同有所了解。实际上,最近一年多的时间,我和我所在的团队一直在做着EII的事情,但却没有将其上升到EII的层次上去考虑。听到了陈博士对EII的精辟介绍,我立刻联想到了最近所做的几个项目。会议的最后一场课是对一些互联系统的案例介绍与分析,也非常精原创 2004-12-22 11:04:00 · 1410 阅读 · 0 评论 -
管理软件企业:从大规模制造到大规模定制(zz)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有一个关于规模效益的精典案例:“做针需要几道工序:头一个人把铁丝拉长,另一个把它拉直,第三个把它切断,第四个把它削尖,第五个把针的另一头磨光,以备安装针头;单是制针头就需要三 --> 道工序,把针头安上是一项专门工作,使之光洁是另一专门工作,甚至把针别在纸上也是一项单独工作。我曾看原创 2005-01-10 17:02:00 · 1341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