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网络七层模型: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低三层:
物理层:使原始的数据比特流能在物流介质上面传输
数据链路层:通过校验,确认和反馈重发等手段,形成稳定的数据链路(01010101)
网络层:进行路由选择和流量控制(IP协议)
传输层:提供可靠的端口到端口的数据传输服务。(TCP/UDP)
高三层:
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进程之间的会话和数据交换
表示层:负责数据格式转换,数据加密和解密、压缩和解压缩等
应用层:为用户的应用提供网络服务
所谓的五层模型就是把高三层都认为是应用层。
传输控制协议(TCP协议)是在传输层的协议,它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有序的,字节流传输服务。应用程序在使用TCP之前,必须先建立TCP连接。
TCP报文格式:
TCP三次握手机制 是为了检查网络是否通畅,建立连接的流程
四次挥手机制,断开连接的流程:
用户报文协议UPD也是传输层协议,无连接,不可靠,数据报文尽力传输服务。
UDP协议应用的场景:对可靠性要求不高,比如音视频的传输,物联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