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遗留项目的来源
2, 历史遗留项目的特点
‘ 找不到历史代码库, 没有记录,代码库有分支但是不知道哪个是,文档缺失
现场实际包和代码不一致, 主要是因为现场有问题升级了没提交到git(svn)库
3, 历史遗留项目的维护经验
1, 从现场的包反编译过来的 lib中的包的版本号不代表分支, 这个版本好只是pom.xml 里边的数值决定的,不是代码分支决定的
2, 如果没有准确的文档说明代码来源, 建议先从现场运行的包下载下来,然后进行反编译,然后提交到新的代码库(git 或者svn), 但是这一步弄完要清晰的记录文档,并为后面的研发人员提供文档, 不要再口传心授了。 并且再readme 说清楚代码来源,时间,作者, 为什么这么做。
3 代码反编译过来以后先提交到代码库,然后创建一个新的分支,进行第一次代码整理,为什么不先进性代码整理,整个项目编译过了以后再提交git呢? 主要是后续修改了哪儿方便参考,当然这个时候git上的代码可能是运行不了的, 所以说需要开发人员进行大量的工作,让他能跑起来。
4 反编译后的代码导入编辑器 有很多红叉, 自己看看上下文然后进行修改,大多是变量命名的问题,命名多一个0 或者少一个index索引值的问题, 有的是变量初始化的问题, 自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