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服务架构的演
1.1 单体架构
单体架构应该是我们最先接触到的架构实现了,在单体架构中使用经典的三层模型,即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单体架构只适合在应用初期,且访问量比较下的情况下使用,优点是性价比很高,开发速度快,成本低,但缺点也很明显,这时扩展的首先就是考虑服务器的集群处理。
1.2 集群
针对单个服务器在访问量越来越大的情况越来越吃力的情况,我们可以考虑服务器的集群话处理。
集群的部署大大提高了服务的处理能力,同时利用Nginx提供的负载均衡机制,来分发请求,使用户的体验没有改变。
1.3 垂直化
上面的集群部署是可以解决一部分的服务器压力,但是随着用户访问量的增多,集群节点增加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其实作用就已经不是太大了,因为将所有的业务都集中在一起,造成耦合度很高,这时我们可以考虑业务的拆分。来提高系统的性能。比如将原来在一个系统里面的业务拆分为用户系统,订单系统和商品系统。也就是我们讲的垂直化拆分如下:
服务垂直化拆分后是可以大大的提高整体的服务处理能力,但是也会出现很多的冗余的代码,比如用户系统要操作订单库,要操作商品库,订单系统也有可能要操作用户库和商品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