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使用方法:
在类上面注解@Transactional该类的所有的方法都事物;
在某个方法上面注解@Transactional 只对该方法起作用
二 事务传播行为种类
所谓事务的传播行为是指,如果在开始当前事务之前,一个事务上下文已经存在,此时有若干选项可以指定一个事务性方法的执行行为。
我们可以看 org.springframework.transaction.annotation.Propagation 枚举类中定义了7个表示传播行为的枚举值:
public enum Propagation {
REQUIRED(0),
SUPPORTS(1),
MANDATORY(2),
REQUIRES_NEW(3),
NOT_SUPPORTED(4),
NEVER(5),
NESTED(6);
}
REQUIRED :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则加入该事务;如果当前没有事务,则创建一个新的事务。
SUPPORTS :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则加入该事务;如果当前没有事务,则以非事务的方式继续运行。
MANDATORY :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则加入该事务;如果当前没有事务,则抛出异常。
REQUIRES_NEW :创建一个新的事务,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则把当前事务挂起。
NOT_SUPPORTED :以非事务方式运行,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则把当前事务挂起。
NEVER :以非事务方式运行,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则抛出异常。
NESTED :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则创建一个事务作为当前事务的嵌套事务来运行;如果当前没有事务,则该取值等价于 REQUIRED 。
指定方法:通过使用 propagation 属性设置,例如:@Transactional(propagation = Propagation.REQUIRED)
事务有四个特性:ACID
- 原子性(Atomicity):事务是一个原子操作,由一系列动作组成。事务的原子性确保动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完全不起作用。
- 一致性(Consistency):一旦事务完成(不管成功还是失败),系统必须确保它所建模的业务处于一致的状态,而不会是部分完成部分失败。在现实中的数据不应该被破坏。
- 隔离性(Isolation):可能有许多事务会同时处理相同的数据,因此每个事务都应该与其他事务隔离开来,防止数据损坏。
- 持久性(Durability):一旦事务完成,无论发生什么系统错误,它的结果都不应该受到影响,这样就能从任何系统崩溃中恢复过来。通常情况下,事务的结果被写到持久化存储器中。
隔离级别
事务的第二个维度就是隔离级别(isolation level)。隔离级别定义了一个事务可能受其他并发事务影响的程度。
(1)并发事务引起的问题
在典型的应用程序中,多个事务并发运行,经常会操作相同的数据来完成各自的任务。并发虽然是必须的,但可能会导致一下的问题。
- 脏读(Dirty reads)——脏读发生在一个事务读取了另一个事务改写但尚未提交的数据时。如果改写在稍后被回滚了,那么第一个事务获取的数据就是无效的。
- 不可重复读(Nonrepeatable read)——不可重复读发生在一个事务执行相同的查询两次或两次以上,但是每次都得到不同的数据时。这通常是因为另一个并发事务在两次查询期间进行了更新。
- 幻读(Phantom read)——幻读与不可重复读类似。它发生在一个事务(T1)读取了几行数据,接着另一个并发事务(T2)插入了一些数据时。在随后的查询中,第一个事务(T1)就会发现多了一些原本不存在的记录。
常用的事物注意:
事物默认的传播行为是REQUIRED;
事物A中嵌套了事物B,A或B中报错导致事物回滚,AB中的事物都会回滚;
如果想要AB事物分离;不管A事物是否成功,B事物保存成功后就不会回滚,需要修改B的传播行为如下
@Transactional(propagation = Propagation.REQUIRES_NEW)
public void demo(Map<String, Object> map) {
dao.saveDemo2(map);
}
如果带有事物的方法中用了 t'r'y catch 但是catch里面只是打印了错误的日志;没有抛出 运行时异常
那么这个方法中的事物是不起作用的,而且其他带有事物的方法中如果引用了这个方法,其他方法的事物也不起作用;
所以在有事物的service层中try catch 想要事物生效一定要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您的关注就是我不懈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