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射频电路中的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技术解析

射频电路中的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技术解析

1. 引言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新的消费电子市场机遇不断涌现,如移动通信的大规模扩张就得益于半导体制造技术的发展。在过去三十年里,基于III - V族化合物砷化镓(GaAs)的微波场效应晶体管(FET)备受关注。然而,现代无线系统对射频和微波电路的功率和频率要求不断提高,GaAs基高频功率器件即将达到功率极限。因此,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如磷化铟(InP)、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的研究日益增多。其中,GaN基晶体管因其高功率密度、宽频率范围和出色的电气及热性能,有望取代GaAs基晶体管,成为未来无线通信系统及其他高频、高温、高功率应用的关键器件。

2. MMIC技术发展历程

III - V族化合物半导体适用于制造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因为它们既适合高频晶体管,又能实现低损耗无源元件。MMIC技术的发展历程如下:
- 1962年:Jim Tuner首次使用GaAs制造出24 µm的晶体管。
- 1967年:制造出能在1 GHz产生10 dB增益的4 µm晶体管。
- 1971年:电子束光刻(EBL)技术使晶体管在1 GHz获得高增益。
- 1981年:Horn buckle和Van Tuyl展示了使用晶体管和电平转换二极管的直接耦合放大器的结果。
- 1982年:出现射频晶圆测试(RFOW)技术。
- 1984年:Ayasli提出高功率、高增益放大技术。
- 1988年:Gilles等人提出MMIC用FET的小信号等效电路。
- 1990年:随着HEMT的出现,分布式放大器进入新纪元,Majidy - Ahy将带宽标准重新定义为5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