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大模型面试血泪史——从被拒到拿Offer的逆袭
7、面试总结
1)准备
把 Chat 三范式(Chat,RAG ,agent)相关的视频再重新看几遍,看到能自述出原理,理论即可。大模型架构 Transformer 可以了解下,大概的原理和每个组件干嘛,了解下即可,属于加分项。
项目描述要非常熟悉,介绍业务,使用的技术,你负责什么,比较难的点等等,写 0 到 1 大模型项目搭建落地经验也是一个加分项,有的人看重这个。
也会有其他要求的技术岗位,跟大模型相近,图片和视频的处理,用 lora,webUi,stable diffusion,svd 等等,可以 b 站看视频了解下,能增加这些技术的面试机会,像一些无忧传媒和多趣公司,就专门招这种人才,属于拓展吧,因为面试官可能都没你看 b 站视频了解的多,所以也算一个就业机会
2)面试
其实完整的学完大模型 0 到 1 的项目知识,找到工作,完全不是问题,因为现在大部分企业对于大模型岗位的人才面试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不像 Java 和 Python ,已经烂大街了,耳目能熟的地步了。清楚大模型原理及使用,对于 RAG , Agent 的项目实际做过,能清楚叙述说全流程和会遇到的问题,基本就没问题了,一些模型微调和多模态的使用,就是加分项了,剩下的就看面试官的眼缘了。
因为我是在杭州工作,上海也离得很近,所以杭州和上海的岗位,我都投递简历(ps:北京和上海大模型岗位是最多的,杭州相比较而言没那么多,如果所属城市岗位很少,只能看北京和上海了,上海我也去过二次,都是二面),说重点说重点说重点,每天简历尽量投满,面试机会才有,我差不多找了接近二个月,简历投递了近一千余份,差不多 20+次面试机会。其实大多数面试官都不是很懂大模型,只是很简单的使用,甚至有的根本不懂,还会问你以前不是大模型的项目,当然,这是我面了二十多家的感受,不一定全都是我说的这种情况。
面试对我而言是个很玄学的问题,有好几个自我感觉良好的面试,偏偏没有后续消息,而且好几个二面的面试,面完了,也没有后续消息,基本上都是技术面通过了,leader 或管理层面的,所以也很看眼缘和能说会道。面试血泪史:技术过→挂,嘴笨→挂,太实在→挂!
- 案例 1: 二面时,技术 Leader 问‘RAG 检索效率怎么优化’,我答‘分片+缓存’,他摇头;后来学会说‘结合业务分级索引,高频问题缓存到 Redis,长尾问题走 Milvus’——当场让面试官嘴角微微上扬;
- 案例 2: 被问‘为什么转行’,答‘AI 是未来’→挂;改答‘用 AI 帮上家公司降本 50%’→面试官淡淡的笑容;
- 终极秘籍: 面试官质疑时,手机甩出 项目截图,比解释 100 句管用!”
其次就是期望工资,总体面下来,感觉大点的公司都能给 20-30 左右,但是一部分中小公司预算大概只有 15-20 左右,刚开始面试,我一股脑的说期望 25,因为对自己期望很高,当时想的保底 20 也能接受,但是也要看公司岗位给出的薪资范围,最好提前问问,有几个面试我回答的很好,很符合,但是最后说期望薪资 25 远远高于 hc 标的薪资了,后续就没戏了。
3)坚持
非常关键,在于你有多少决心找到大模型相关的岗位,我投简历期间,也曾投过之前的老本行 Java 岗位,但是没啥面试,也卷。有多少外在压力和内在压力逼迫你找到大模型岗位吧,好歹都学了,再去入职 Java 工作,岂不是又是老本行,又很卷,没啥意义,而且入职了在找大模型也很难,人都有惰性,最好一开始就坚持到底。
4)看法
说到底,给自己一个心理预期,花多少时间找到工作,我个人认为至少坚持二个月(ps:毕竟都学了几个月,要对起,这几个月的付出),期间需要自己学会释放压力,转移注意力,最重要还是坚持,坚持,再坚持。只要有了一段实际的项目经验,之后再找工作都有一定底气了,而且大模型最核心还是要学 CV,NLP 算法,才能走得长久!
5)我的面试秘籍:如何让 HR 追着你发 offer?
简历包装术
- 项目话术模板: “主导搭建企业级 RAG 系统,接入 10 万+商品数据,客服响应效率提升 50%”
- 技术栈写法: 把“用过 ChatGPT”改成👉“基于 GPT-4o 开发智能投流 Agent,ROI 提升 25%”
面试必杀技
- 反问面试官:主动引起话题说,贵公司目前做的业务和项目具体情况,看看哪里可以使用大模型来增效的。
- 玄学破局:遇到不懂技术的 Leader,多聊“降本增效案例”(他们最爱听!)和之前项目经验,最好侃侃而谈,丝毫不慌,多聊自己熟悉的地方和业务。
- 面试技巧:当面试官质疑‘半路转型’时,我这样回应:‘我理解您的顾虑。但大模型应用开发的核心是工程思维,而非算法理论。我曾用 3 周复现了贵司竞品的智能投流逻辑(展示大概业务逻辑代码),这证明我的落地能力远超纯理论派。
薪资谈判潜规则
- 初级岗:15-25 万(中小公司预算低,先拿 Offer 再跳槽)。
8、最后说点真心话
我赌你不敢看完这段话:
- 如果你现在不学 AI,1 年后,你会看着同事用 ChatGPT 3 小时干完你 3 天的活;
- 2 年后,你的岗位描述会加上‘需掌握大模型应用’;
- 3 年后,35 岁的你拿着过时的简历,和应届生抢 8k 的工作。 这不是贩卖焦虑——是我用 7 次裁员换来的生存逻辑。 2025 可能是普通人翻盘的最后窗口。
2025 年,要么成为 AI 的驾驭者,要么被 AI 淘汰——选择权在你手上!我曾以为“大模型是天才和高端人才的领域”,直到自己从 Java 转型成功。这行不缺技术大牛,缺的是懂业务、能落地的普通人。如果你也面临:
- 传统开发岗内卷严重
- 想转行但怕学不会大模型
- 担心 35 岁被淘汰
不妨试试大模型——门槛低、薪资高、岗位多,可能是普通人逆袭的最后红利!
下面用我的经历为你探路,明年此时,等你来破局报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