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署到线上的图片找不到了 血泪教训。。。。

本文记述了一次因文件名大小写不一致导致线上服务出现问题的经历。在Windows环境下开发正常,但部署到Linux服务器后出现图片无法加载的问题,原因是Linux系统对文件名及后缀的大小写敏感。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的天 明明本地运行的好的很,部署到线上就废了,一顿找,最后发现犯了一个极度脑残的错误---------啊啊啊啊啊 竟然命名错了 图片名称为jiaoBai,代码里引用的是JiaoBai,仅仅一字之差 竟然头疼了好久
查过资料才知道,
在windows的主机,文件的后缀名不区分大小写,如*.JG的文件,在网站中写*. jpe或*.JPG都能识别。但是在linux主机中,会区分大小写,如果文件为*.JPG,那网站中读取为*. jps就不能正确读取这个图片。其实不只是文件后缀 其实文件名也是同理。
ok啦 还是要严谨的码代码!!!

<think>我们正在处理用户关于Ubuntu 20.04系统无法识别master设备或分区的问题。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问题可能出现在磁盘管理或系统配置上。我们需要回顾引用的内容,并尝试给出解决方案。 首先,回顾引用内容: - 引用[1]提到安装Ubuntu系统时使用U盘制作启动盘,并下载桌面版。 - 引用[2]警告不要使用NVIDIA官网的.run文件安装驱动,并建议禁用内核更新以防止驱动失效。 - 引用[3]涉及双系统安装时EFI分区的创建,创建了1G的EFI分区和200M的MSR分区。 - 引用[4]提到安装软件前最好换源,以确保下载顺利。 - 引用[5]是一个配置cri-docker服务的示例。 用户的问题是无法识别master设备或分区。在Linux系统中,传统的IDE硬盘设备名称为/dev/hda, /dev/hdb等,其中master设备通常指主IDE通道上的主设备(hda)。但在现代系统中,SATA硬盘通常使用/dev/sda, /dev/sdb等表示。因此,用户提到的“master设备”可能是传统IDE硬盘的主盘,或者是用户对主分区(如系统分区)的另一种称呼。 在Ubuntu 20.04中,硬盘设备通常以/dev/sdX(X为字母)命名,分区则为/dev/sdXN(N为数字)。如果用户无法识别主设备或主分区,可能的原因包括: 1. 磁盘连接问题(如数据线或电源线松动)。 2. 磁盘损坏。 3. 系统未正确加载磁盘驱动。 4. 分区表损坏或分区未被正确识别。 5. 系统配置问题(如fstab文件配置错误)。 根据引用[2]中提到的驱动问题,我们也要考虑是否是驱动问题导致磁盘无法识别。但通常SATA磁盘驱动是内核自带的,一般不会出现问题。 解决步骤建议: 1. **检查磁盘连接**:确保硬盘数据线和电源线连接正常。如果是虚拟机,确保磁盘已正确添加。 2. **检查磁盘是否被系统检测到**: - 使用命令`sudo fdisk -l`或`lsblk`查看系统检测到的磁盘和分区。 - 如果磁盘没有出现,可能是硬件问题或驱动问题。 3. **检查内核模块**: - 检查SATA驱动模块是否加载:`lsmod | grep ata` - 如果没有加载,尝试加载相应模块,例如:`sudo modprobe ahci`(对于AHCI模式) 4. **检查分区表**: - 如果磁盘出现但分区没有,可能是分区表损坏。可以使用`gparted`图形工具或`parted`命令查看并修复。 5. **检查文件系统**: - 如果分区存在但无法挂载,可能是文件系统损坏。可以使用`fsck`进行修复,例如:`sudo fsck /dev/sda1` 6. **检查fstab配置**: - 如果系统启动时无法挂载分区,检查`/etc/fstab`文件。确保其中的设备名或UUID正确。可以使用`blkid`命令查看分区的UUID。 7. **考虑驱动问题**: - 虽然引用[2]提到的是显卡驱动,但我们也应该考虑磁盘控制器驱动。可以尝试更新内核或安装相应驱动。 8. **检查系统日志**: - 使用`dmesg | grep sda`(假设磁盘为sda)查看内核日志中关于该磁盘的错误信息。 9. **如果是在安装过程中**: - 参考引用[1]和[3],确保在安装时正确分区。特别是双系统用户,可能需要创建EFI分区(引用[3]中创建了1G的EFI分区)和主分区。 10. **换源和更新**: - 引用[4]提到换源,我们可以尝试更新系统:`sudo apt update && sudo apt upgrade`,以确保系统组件最新。 如果以上步骤无法解决,可能需要更深入地分析日志或考虑硬件故障。 相关问题: 1. 如何检查Ubuntu系统中的磁盘分区? 2. Ubuntu系统启动时无法挂载分区怎么办? 3. 如何修复损坏的磁盘分区表?</think>### Ubuntu 20.04 无法识别 master 设备/分区的解决方案 #### 问题原因分析 在 Linux 系统中,"master" 设备通常指传统 IDE 硬盘的主控制器(如 `/dev/hda`)。Ubuntu 20.04 默认使用 **SATA/AHCI 驱动模式**,磁盘会被识别为 `/dev/sdX` 格式(如 `/dev/sda`),而非旧的 "master/slave" 标识[^1][^3]。可能原因包括: 1. **驱动模式不匹配**:BIOS/UEFI 中设置为 IDE 兼容模式 2. **分区表损坏**:主分区表(MBR/GPT)损坏 3. **系统配置错误**:`/etc/fstab` 或 GRUB 配置引用旧设备名 4. **硬件连接问题**:磁盘线缆松动或接口故障 --- #### 解决步骤 **第一步:检查磁盘识别状态** ```bash sudo fdisk -l # 查看所有磁盘设备 lsblk -f # 检查分区挂载状态 ``` - 若磁盘显示为 `/dev/sda`、`/dev/nvme0n1` 等,说明系统已识别但未使用 "master" 命名[^1][^3] - 若无任何磁盘显示,进入第二步 **第二步:修改 BIOS/UEFI 设置** 1. 重启进入 BIOS/UEFI(开机按 F2/Del 键) 2. 到 **SATA Operation Mode** 选项 3. 将模式从 `IDE/Legacy` 改为 `AHCI`(重要!) 4. 保存设置并重启[^1][^3] **第三步:修复分区表** ```bash sudo apt install gdisk # 安装 GPT 工具 sudo gdisk /dev/sda # 替换为您的磁盘 # 在交互界面输入: r → v → 根据提示修复 sudo update-grub # 更新引导配置 ``` **第四步:检查系统配置** 1. 检查 `/etc/fstab`: ```bash sudo nano /etc/fstab ``` - 将类似 `/dev/hda` 的旧标识改为 **UUID** 或 `/dev/sdX` 格式 - 获取 UUID:`sudo blkid` 2. 重建 initramfs: ```bash sudo update-initramfs -u ``` **第五步:硬件检测** 1. 检查硬盘线缆是否插紧 2. 尝试更换 SATA 接口 3. 使用工具检测磁盘健康: ```bash sudo smartctl -a /dev/sda ``` --- #### 预防措施 1. **禁用内核自动更新**(避免驱动冲突)[^2]: ```bash sudo apt-mark hold linux-image-generic ``` 2. **EFI 分区预留**:安装系统时确保 EFI 分区 ≥1GB(多系统必备)[^3] 3. 定期备份分区表: ```bash sudo sfdisk -d /dev/sda > sda_backup.sfdisk ``` > **重要提示**:若在双系统环境中操作,请提前备份 Windows EFI 分区(通常为 `/dev/sda1`)[^3]。 --- #### 相关问题 1. 如何将 Ubuntu 的磁盘识别模式从 IDE 永久切换到 AHCI? 2. 修复 GRUB 后仍无法识别主分区该怎么办? 3. Ubuntu 安装时如何正确分配 EFI 分区大小以避免引导失败?[^3] [^1]: Alternative downloads | Ubuntu:下载22.04桌面(desktop版本,别下成sever了(血泪史,大怨种下载server装一大半才发现...)) [^2]: 千万不要采用NVIDIA官网的驱动.run文件需要卸载或禁用已安装驱动的方式,会导致驱动无法连接到独显造成开机停留在加载页面而无法进入桌面的情况。此外,建议禁用ubuntu内核更新防止显卡驱动失效。 [^3]: Window10 和 Ubuntu20.04 双系统安装。有要自行分配EFI分区大小(如多系统使用EFI引导时,EFI分区需要大一些,100M不够)的,可继续在diskpart工具中键入(保持disk 0 仍是选中状态,使用list disk 命令后磁盘 0 前有* 即可): 创建了1G的EFI分区。 create partition efi size=1000 创建了200M的系统保留分区(MSR分区)。 create partition msr size=200 [^4]: Ubuntu20.04软件安装大全。描述:安装软件时最好先进行换源,确保后续软件在下载过程中不会存在网络问题,apt换源博主是直接在Ubuntu的设置中完成的,也可以按照上面的方式进行修改,配置流程按照上文走没有问题,下面简单过一遍 2.1 apt换源 [^5]: # 配置启动文件 cat > /etc/systemd/system/cri-docker.service <<-"EOF" [Unit] Description=CRI Interface for Docker Application Container Engine Documentation=https://docs.mirantis.com After=network-online.target firewalld.service docker.service Wants=network-online.target Requires=cri-docker.socket [Service] Type=notify ExecStart=/usr/local/bin/cri-dockerd --container-runtime-endpoint fd:// --pod-infra-container-image=registry.cn-hangzhou.aliyuncs.com/google_containers/pause:3.10 ExecReload=/bin/kill -s HUP $MAINPID TimeoutSec=0 RestartSec=2 Restart=always StartLimitBurst=3 StartLimitInterval=60s LimitNOFILE=infinity LimitNPROC=infinity LimitCORE=infinity TasksMax=infinity Delegate=yes KillMode=process [Install] WantedBy=multi-user.target EOF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