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标准:
OSI:ISO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是设计和描述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本框架。
TCP/IP:非国际标准,但常被称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协议与划分层次
1.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必须遵守事先约定好的规则,这些规则明确规定了所交换数据的格式以及有关的同步问题。
2.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即为网络协议。
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
OSI的7层体系结构,理论比较完整,但是既复杂又不实用;TCP/IP的4层体系结构的网络接口层没有定义具体的内容。所以,采取折中的方法,综合OSI和TCP/IP的优点,于是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就形成了。
各层的主要功能初步概括
物理层
1.利用传输介质为通信的网络结点之间建立,管理和释放物理连接。
2.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
3.物理层的传输单元是比特。
数据链路层
1.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基础上,数据链路层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
2.数据链路层的传输单元是”数据帧“。
网络层
1.为数据在结点之间传输创建逻辑链路。
2.传输单元是分组。
传输层
1.向用户提供可靠端到端服务。处理数据包错误,数据包次序,以及其他一些关键传输问题。
2.是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中关键的一层。
应用层
1.为应用程序提供了网络服务。
2.建立传输错误纠正与保证数据完整性的控制机制。
实体
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不同机器上同一层的实体叫做对等实体。
协议
控制两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服务
各层向直接上层提供的一组原语或操作,是由下层向直接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即服务是“垂直的”。
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相邻两层之间的关系
服务分两种
面向连接服务
具有连接建立。数据创数和连接释放着三个阶段。
无连接服务
两个实体之间的通信不需要先建立连接。
是一种不可靠的服务。
两种服务的特点与区别
面向连接的服务
首先每次进行数据的传输时,要先建立一个连接,然后传输,并且在传输结束后需要断开连接。
特点:静态地分配资源,传输前需要建立连接,适用于在一段时间内向一个目的地址发送大量的数据。
无连接服务
不需要建立连接直接进行数据的传输,报文之间相互独立。
特点:动态的分配资源,适用于发送少量零星报文的情况。
网络协议
1.网络协议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2.协议规定了通信实体之间所交换的消息的格式,意义,顺序以及针对收到信息或发生的事件所采取的“动作”。
3.协议是用来描述进程之间信息交换数据时的规则术语。在计算机网络中,两个相互通信的实体处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其上的两个进程相互通信,需要通过交换信息来协调它们的动作达到同步,而信息的交换必须按照预先共同约定好的规则进行。
协议的三要素
语法
1.用来确定通信双方信息格式。
2.定义了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格式和信号电平。
语义
规定通信双方需要发出何种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时序
1.定义了双方通信所要遵循的事件顺序。
2.定义了双方交换信息的速度匹配问题。
常见的协议
TCP/IP
是目前最流行的网络协议,但TCP/IP协议在局域网中的通信效率并不高。
NetBEUI
一种短小精悍、通信效率高的广播型协议,安装后不需要进行设置。
LPX/SPX
Novell开发的专用于NetWare网络中的协议,大部分可以联机的游戏都支持IPX/SPX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