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排序
-
主要思想
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一种交换排序,它的基本思想是:两两比较相邻记录的关键字,如果反序则交换,直到没有反序的记录为止。
执行步骤:
- 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的大小。如果前一个数据大于后一个数据,就交换它们两个;
-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这样在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
-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 重复步骤1~3,直到排序完成。
-
时间复杂度:
若文件的初始状态是正序的,一趟扫描即可完成排序。所需的关键字比较次数 和记录移动次数 均达到最小值: ,
。所以,冒泡排序最好的时间复杂度为
。
若初始文件是反序的,需要进行n-1趟排序。每趟排序要进行n-1 次关键字的比较(1≤i≤n-1),且每次比较都必须移动记录三次来达到交换记录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和移动次数均达到最大值:
冒泡排序的最坏时间复杂度为 。
综上,冒泡排序总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 。
-
稳定性
冒泡排序就是把小的元素往前调或者把大的元素往后调。比较是相邻的两个元素比较,交换也发生在这两个元素之间。
所以相同元素的前后顺序并没有改变,所以冒泡排序是一种稳定排序算法。
-
性能分析
-
实现
普通版:
void BubbleSort_1(int *arr,int len)
{
assert(arr!=NULL);
for(int i=0;i<len-1;i++)//趟数
{
for(int j=0;j<len-1-i;j++)
{
int temp=0;
if(arr[j]>arr[j+1])
{
temp=arr[j];
arr[j]=arr[j+1];
arr[j+1]=temp;
}
}
}
}
优化1:
void BubbleSort_2(int *arr,int len)//优化一
{
assert(arr!=NULL);
for(int i=0;i<len-1;i++)
{
int flag=0;
for(int j=0;j<len-i-1;j++)
{
int temp=0;
if(arr[j]>arr[j+1])
{
temp=arr[j];
arr[j]=arr[j+1];
arr[j+1]=temp;
flag=1;
}
}
if(flag==0)
{
return;
}
}
}
优化2:
void BubbleSort_3(int *arr,int len)//优化二
{
assert(arr!=NULL);
for(int i=0;i<len-1;i++)
{
int flag=0;
int tem=len-1;
int k=0;
for(int j=0;j<tem;j++)
{
int temp=0;
if(arr[j]>arr[j+1])
{
temp=arr[j];
arr[j]=arr[j+1];
arr[j+1]=temp;
flag=1;
k=j;
}
}
tem=k;
if(flag==0)
{
return;
}
}
}
-
双向冒泡排序
-
基本思想
在基于冒泡排序的基础上,我们知道,无论是从前向后遍历交换,还是从后向前遍历交换,对程序的逻辑和性能的代价都是不影响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让一部分情况下从前向后遍历交换,另一部分情况从后向前遍历交换。
-
实现
转载借鉴如下:
http://blog.youkuaiyun.com/lemon_tree12138/article/details/50591859 – Coding-Naga
https://blog.youkuaiyun.com/zyzmzm_/article/details/84203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