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组织中的“长尾类”问题如何看待和消除?

本文探讨了研发组织中的“长尾类”问题,即那些不直接影响核心需求交付,但频繁出现、影响效率的问题。文章指出,这类问题在团队组建期和激荡期尤为常见,是管理改进的契机。建议团队应积极面对,通过全面建设和局部优化,提高研发管理水平。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长尾”最早用来描述如亚马逊和Netflix之类网站的商业和经济模式,它的出现是想表达在商业经营中,被忽略的那部分非主流产品能带来的可观收益。举个例子,说简单点,就是在销售产品时,厂商关注的是少数几个所谓“VIP”客户,“无暇”顾及在人数上居于大多数的普通消费者;而在网络时代,由于关注的成本大大降低,人们有可能以很低的成本关注正态分布曲线的“尾部”,关注“尾部”产生的总体效益甚至会超过“头部”。亚马逊在前几年已经发现了这样的经济模式,并从中受益,表现为亚马孙在某年内,在所有图书销售额中,有四分之一来自排名10万以后的书籍。
长尾理论模型

商业经营中管理者发现了这么重要的奥秘,并拿到应有的收益;在研发组织中,因为“长尾类”问题也存在,所以也是可以以同样的模式享受到这种收益的。对于研发组织来讲,收益就是研发管理水平的提高。

01

研发组织中,哪些问题属于“长尾类”问题?

研发过程中,精力投入最多的无疑就是需求的研发交付,价值最高的就是用户的需求。研发人员的精力默认会投入在需求的分析、方案设计、代码实现和测试环节所遇到的难点和问题上,认为这些问题是最具价值的投入点。这些问题就像“长尾理论”模型的曲线“头部”,是天然的价值高地。

研发中,也会听到员工抱怨:这段代码写的太随意了,完全没考虑数据越界和指针为空的情况,应该有规范来约束;这个方案文档太老旧了,完全和代码实现不一样,应该及时维护;与xx团队的协作中,不清楚他们的业务知识,应该多进行一些培训… 这类抱怨,应该是每个研发团队多少都能听到的,这些事情发生后,团队管理者就会去制定相应的举措去改善,让员工能感受到团队对问题的响应力度和对员工的人性化的关怀。这类问题就像“长尾理论”模型的曲线“尾部”,解决它,投入的时间不多,但次数较多,时不时发生一下,慢慢悠悠。

员工能力提升类问题、对研发流程不熟悉类问题、研发流程或规范不健全的问题、团队文化建设问题等都属于这种不在价值高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