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银行IT架构体系发展
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银行经营模式正处于不断的变革中,银行业务办理由各部门独立运作向多部门协作的流程银行转变;银行管理由粗放型管理转化为精细化管理转变,从行政化的管理体系转向扁平化、集中作业式的管理体系发展;由过去以交易为中心、以产品为中心,朝着以客户为中心,提升客户满意度的方向发展;由以传统业务为基础,向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特色银行、精品银行转变;积极进取拓展新客户、新市场;实现快速的金融产品创新,实现产品多元化,特色化,提升银行品牌形象。。。。可以看出,金融行业越来越向着金融产品的工业化发展,在金融服务的产品化、标准化、差异化方面,在金融产品生产过程所要求的产品组件标准化、流程变革敏捷化、风险管控精细化等方面,都越来越呈现出与制造业相类似的特点。构建一个能够成功的适应业务快速发展变化需要,从而提供出色的客户服务的业务体系,将成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为了适应银行业务发展这种趋势,银行IT架构也走过了相应的发展历程,呈现出螺旋式发展的轨迹:
90年代,主要的银行业务纷纷完成了信息化,建成了各种不同的业务系统(如储蓄、对公、卡、中间业务。。。),这些初步的银行信息化建设,大大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但同时,各个业务系统之间相互独立,互相之间仅有少数的记账、查询的接口,形成了很多的信息孤岛。众多的信息孤岛,带来了业务之间的隔阂和信息整合的难度。
随着硬件和网络的发展,大而全的综合业务系统开始出现,特别是中小规模的银行,选择同一个厂商用一套系统来完成大部分的银行业务成为了主流,围绕着核心系统,建设了信贷系统、国际结算、电子渠道等外围系统,外围系统一般通过直连或大前置的方式接入核心。这种以核心系统为中心节点,外围系统围绕着核心建设的系统架构模式虽然实现了数据的集中管理,也能满足当时的主要业务需求,同时在业务管理和IT管理方面也相对简单;但随着银行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