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刚开发Android没多久的时候,遇到需要用到handler了,都是百度几个例子代码,然后放入自己的工程中,对于handler背后的东西没有深入理解过,即使去了解了,也觉得很繁复,很难真正理解handler机制。
我最近在工程中遇到了handler机制相关的问题,最近也终于想下大力气深入了解handler,在这里做些记录,写些自己对handler的理解。
handler机制是什么?
本质上是Android中的多线程消息传递机制。
表现上是Android中,修改UI要用到handler,网络通信要用到handler。
handler机制的3个重点类?
handler、looper、messgequeue 这3个类是最主体的点了。
我觉得可以打个这样的比方,handler机制就像流水线
handler是流水线上的工人
looper是流水线上的传送带
messgequeue是流水线上所有的工件
流水线一直不停歇地流动,就像looper通过loop()方法开启了一个死循环。
流水线上的工件流到了工人手边,就像looper不断地从looper内的MessageQueue中取出Message
一条流水线,对应一个线程
一条流水线只有一条传送带(looper),传送带上的工件的顺序也只有一个(messgequeue),但是工人(handler)可以有多个也可以只有一个。
Looper.prepare()相当于创建一个looper对象,就像创造一条传送带。
Looper.loop();相当于looper对象内的一些功能运作起来,就像传送带启动了起来,开始流动。
handler对象创建时,会调用Looper.myLooper()来获取,和当前线程Thread绑定的looper对象。从而handler对象和looper对象形成绑定关系。
就像,拉来一个工人,会告诉他,到哪条传送带旁边去工作。
所以,在new handler对象时,一定要在当前线程,已经调用了Looper.prepare(),即已经new了looper对象。
就像,在拉来工人时,当前流水线,必须要已经有一条传送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