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线程池?有哪几种创建方式?
线程池就是提前创建若干个线程,如果有任务需要处理,线程池里的线程就会处理任务,处理完之后线程并不会被销毁,而是等待下一个任务。由于创建和销毁线程都是消耗系统资源的,所以当你想要频繁的创建和销毁线程的时候就可以考虑使用线程池来提升系统的性能。
java 提供了一个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 接口的实现用于创建线程池。
2、四种线程池的创建:
(1) newCachedThreadPool 创建一个可缓存线程池
(2) newFixedThreadPool 创建一个定长线程池,可控制线程最大并发数。
(3) newScheduledThreadPool 创建一个定长线程池,支持定时及周期性任务执行。
(4) newSingleThreadExecutor 创建一个单线程化的线程池,它只会用唯一的工作线程来执行任务。
3、线程池的优点?
(1) 重用存在的线程,减少对象创建销毁的开销。
(2) 可有效的控制最大并发线程数,提高系统资源的使用率,同时避免过多资源竞争,避
免堵塞。
(3) 提供定时执行、定期执行、单线程、并发数控制等功能。
4、创建线程池七大核心参数
1).corePoolSize(核心线程数)
2).maxPoolSize(最大线程数)
3).keepAliveTime(空闲回收时间)
4).unit(回收时间单位)
5).workQueue(任务队列)
6).threadFactory(线程工厂,用于创建线程,一般为默认线程工厂即可)
7).handler(拒绝策略)
执行过程:
当调用 execute()方法添加一个请求任务时,线程池会做如下判断::
a.当创建线程任务数小于核心线程数corePoolSize时则直接创建执行,
b.当创建线程任务数大于核心线程数时则加入任务队列workQueue中等待。(常用的任务队列有 有界队列:1.ArrayBlockingQueue,2.SynchronousQueue,无界队列:1.LinkedBlockingQueue,暂不详述。)
c.当任务队列也放满之后查看是否大于最大线程数maxPoolSize,
如果这时候队列满了且正在运行的线程数量还小于 maxPoolSize,那么还是要创建非核心线程立刻运行这个任务.
如果大于最大线程数则执行拒绝策略handler。
如果没有则创建执行。当一个线程完成任务时,它会从队列中取下一个任务来执行。
当一个线程无事可做超过一定的时间( keepAliveTime))时,线程池会判断:如果当前运行的线程数大于 corePoolSize,,那么这个线程就被停掉。所以线程池的所有任务完成后它最终会收缩到 corePoolSize的大小。
(拒绝策略有分为四种:
1. CallerRunsPolicy :这个策略重试添加当前的任务,他会自动重复调用 execute() 方法,直到成功。
2. AbortPolicy :对拒绝任务抛弃处理,并且抛出异常。
3. DiscardPolicy :对拒绝任务直接无声抛弃,没有异常信息。
4. DiscardOldestPolicy :对拒绝任务不抛弃,而是抛弃队列里面等待最久的一个线程,然后把拒绝任务加到队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