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n 的作用域和生命周期
Bean 的作用域
在使用 Bean 的时候,一个公共的 Bean,交给 A用户 和 B用户 来使用,如果 A用户 偷偷修改了 Bean 的数据,那么 B用户 拿到的数据和预期的就不一样了。
案例
先在 Spring 当中存储一个 User 对象:
@Component
public class Users {
@Bean
public User user1() {
User user = new User();
user.setId(1);
user.setName("张三");
return user;
}
}
A用户 拿到对象,并作出修改:
@Component
public class BeanScope1 {
@Autowired
private User user1;
public User getUser() {
User user = user1;
user.setName("李四");
return user;
}
}
把张三修改成了李四,再获取对象进行输出的时候:
@Component
public class BeanScope1 {
@Autowired
private User user1;
public User getUser() {
User user = user1;
user.setName("李四");
return user;
}
}
运行结果如下:
产生这样的原因是因为 Bean 在 Spring 中,默认情况下是单例状态,也就是所有人的使用都是同一个对像。这样可以很好的节约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
作用域就是:Bean 在 Spring 中只有一份,它是全局共享的,那么当其他人修改了这个值之后,另外一个人读取到的就是被修改的值。
Bean 的六种作用域
- singleton:单例作用域(默认)在这种模式下的 Bean 在 IoC 容器里面,只存在一个实例。
- prototype:原型作用域(多例模式)每次对作用域下的 Bean 请求,都会创建新的实例,然后再去获取 Bean。
- request:请求作用域(Spring MVC)每次 Http 请求会创建新的 Bean 实例,类似于 prototype。
- session:会话作用域(Spring MVC)在一个 http session 中,定义一个 Bean 实例。记录用户的登录信息。
- application:全局作用域(Spring MVC)更多人使用的时候,就用 application。也是单例模式,应用在 Web 应用的上下文信息。
- websocket:Http WebSocket 作用域(Spring WebSocket)在 WebSocket 会话中使用。
设置作用域的时候,只需要通过 @Scope 注解就可以了:
- 直接设置值:@Scope(“prototype”)
- 使用枚举设置:@Scope(ConfigurableBeanFactory.SCOPE_PROTOTYPE)
默认情况下的单例作用域: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