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与物质相关的文化专有词
(2)二元组合
二元组合策略往往用于处理汉语中独有的、语义成分比较复杂的物质文化专有词。
例13(文化等值+分类词):
原文:康熙坐了虬根盘龙藤椅。
译文:คังซีประทับบนพระเก้าอี้หวาย
原文中的“虬根”是指盘绕弯曲、错综复杂的根,“盘龙”是指盘曲的龙,“藤椅”是指粗藤制成的椅子。译者将这个词翻译成“พระเก้าอี้หวาย”(御用藤椅),其中前缀“พระ”在泰语中常加在和帝王相关的事物之前,表示“御用”的意思,属于文化等值策略;“เก้าอี้หวาย”的意思是“藤椅”,显然比原文的“虬根盘龙藤椅”要更笼统,属于分类词策略。
例14(删除+逐字译):
原文:腰间系着滚边绣花玄带。
译文:คาดเข็มขัดผ้าปักลายดอก
原文中的“滚边绣花玄带玄带”是指滚边绣花的深黑色的(布)腰带,译者将这个词翻译成“เข็มขัดผ้าปักลายดอก”(绣花布腰带),删去了“滚边”和“深黑色”这两个义项,对“绣花”和“腰带”这两个义项进行了逐字翻译。
例15(文化等值+删除):
原文:你们核出他一两多银子 。
译文:พวกเจ้าตรวจพบว่าเขาค้างหนี้หนึ่งตำลึงกว่า
原文中的“一两多银子”是指古代货币单位,译者将这个词翻译成“หนึ่งตำลึงกว่า”(一泰两多),其中“ตำลึง”是泰国独有的货币和重量单位,属于文化等值策略,而“银子”这个义项被删去了。
例16(分类词+借词):
原文:一个如意。
译文:เป็นหยกหรูอี้ชิ้นหนึ่ง
原文中的“如意”是玉雕件中较为特殊的制品,是中国古代宫廷的吉祥之物。译者将这个词翻译成“หยกหรูอี้”(玉如意),其中“หยก”(玉)是对其笼统的称呼,属于分类词策略,而“หรูอี้”是对其音译,属于借词策略。
综上所述,二元组合策略比较灵活,可以将任意两种策略组合在一起使用,比较适用于翻译汉语中独有的物质词,例如“一两多银子”、“如意”,或者语义成分比较复杂的物质文化专有词,例如“虬根盘龙藤椅”、“滚边绣花玄带”。
(3)改述
改述策略在往往用于翻译源语中特有的、照字面翻译读者难以准确理解的物质文化专有词,使用改述策略可以让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原文的含义。
例17:
原文:导引太监将他们带到丹墀下便退了下去。
译文:ขันทีที่ทำหน้าที่พาเข้าเฝ้านาทั้งสองมาถึงด้านล่วงของระเบียงตำหนักก็ถอยออกไป
原文中的“丹墀”是古代宫殿前红色的台阶,译者将这个词翻译成“ระเบียงตำหนัก(宫殿的走廊)”,其中“ระเบียง”是“走廊/回廊”的意思,“ตำหนัก”是“宫殿”的意思,总体来说属于对原文的改述,以便读者更好理解地其含义。
例18:
原文:粉墙碧瓦掩映竹树。
译文:กำแพงขาวกระเบื้องเขียวแทรกสลับกับป่าใผ่
原文中的“粉墙”多指用白垩粉刷过的白色的墙,译者将这个词翻译成“กำแพงขาว”(白墙),避免了向读者传达墙的颜色是粉色的映象,属于对原文的改述。
例19:
原文:只须一叶扁舟便览之无余。
译文:เพียงนั่งเรือพายก็ได้ชื่นชมทัศนียภาพทั้งหมด
原文中的“一叶扁舟”是指像一片小树叶那样的小船,形容船小而轻。译者将这个词翻译成“เรือพาย”(划桨船/划艇),其中“เรือ”是船的意思,“พาย”是指“用桨划水”,总体来说属于对原文的改述,以便读者更好理解地其含义。
综上所述,改述策略适用于翻译源语中特有的物质词,例如“丹墀”,或者照字面翻译读者难以准确理解的物质文化专有词,例如“粉墙”、“一叶扁舟”。译者直接使用和该物质词相关的细节进行改述,例如位置、颜色、用法等,以便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原文的含义。
(4)分类词
分类词策略往往用于翻译源语中特有的物质文化专有词,这类物质词往往无法在译入语中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汇来翻译,译者往往使用分类词进行翻译,以便意义更笼统的译文能够涵盖原文的含义,并且方便读者从整体上理解原文。
例20:
原文:“起来坐到那边木杌子上。”
译文:“ไปนั่งที่ม้านั่งด้านนั้น”
原文中的“木杌子”多指方形坐面的木制矮凳,译者将这个词翻译成“ม้านั่ง”(凳子),显然,“ม้านั่ง”的意思比“木杌子”要更宽泛,因为“ม้านั่ง”泛指所有的凳子,可以是瓷凳、木凳、方凳、圆凳等。
例21:
原文:甩着马蹄袖。
译文:สะบัดชายแขนเสื้อ
原文中的“马蹄袖”是满族服装特有的一种袖子,是在狭窄的袖口前面再接一个马蹄形的“袖头”,译者将这个词翻译成“ชายแขนเสื้อ”(衣袖),显然,“ชายแขนเสื้อ”的意思比“马蹄袖”要更宽泛,因为“马蹄袖”特指某种满族服装的袖头,而“ชายแขนเสื้อ”可以指代所有种类的衣袖。
综上所述,分类词策略可以方便读者从整体上理解原文,译文会损失掉部分细节,或者失去某些文化色彩。
(5)三元组合
三元组合策略顾名思义,是指同时三种翻译策略来处理某个文化专有词,往往用于翻译少数源流比较复杂的文化专有词。
例22(分类词+借词+注释):
原文:(皇上)赏的金鸡纳霜都舍不得吃。
译文:ยาจินจีน่าซวง(ควินิน)ที่พระราชทานไว้ก็ไม่ยอมใช้
原文中的“金鸡纳霜”是指奎宁(法语:quinine),又称金鸡纳霜,化学上称为金鸡纳碱。1693年,法国传教士洪若翰曾用金鸡纳霜治愈康熙帝的疟疾。译者将这个词翻译成“ยาจินจีน่าซวง(ควินิน)”(金鸡纳霜药(奎宁)),其中“ยา”是药的意思,是对其笼统的称谓,属于分类词策略;“จินจีน่าซวง”是对其音译,属于借词策略;圆括号里的“ควินิน”(奎宁)是一种文内注释,属于注释策略。
总而言之,三元组合策略适用于翻译“金鸡纳霜”这类源流比较复杂的、由西方传入中国的物质文化专有词。
(6)文化等值
文化等值策略往往用于翻译在译入语中有对应词的物质词,能够使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其含义,即使和原文在细节上存在差异。
例23:
原文:康熙脸色苍白,歪在大迎枕上喝着参汤。
译文:สีพระพักตร์คังซีขาวซีดประทับเอนบนพระเขนยใหญ่และเสวยน้ำโสม
原文中的“大迎枕”是指古代放在炕上倚著休息的大枕头,译者将这个词翻译成“พระเขนยใหญ่”(御用靠枕),是泰语中特有的的王室用语,属于文化等值策略。
总而言之,文化等值策略适用于翻译御用物品的名称,使用王室用语,可以让读者更快地理解和融入进原文和皇帝相关的情节。
(7)删除
删除策略往往用于删去那些译文读者不熟悉的作为喻体的物质词,并且即使省略不译,读者也能够通过上下文加以理解。
例24:
原文:仿佛一下子抽干了穆子煦的血,他的脸变得香灰一样又青又暗。
译文:ใบหน้ามู่จื่อสวี้ขาวซีดราวกับโลหิตทั้งร่างเหือดแห้งไป
原文中的“香灰”是指香炉内燃烧香时所剩下的灰烬,在汉语中往往用于形容人的脸色,译者将这个词删除,因为泰文的读者对“香灰”这一意象不太熟悉,小乘佛教一般是通过点灯和献花来礼佛的,只有华人的寺庙才流行烧香,因此译者将其省略,仅仅翻译其脸色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