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nio.Buffer分析

在研究Apache Mina源代码时,在IoFilter中使用IoBuffer做为数据缓冲对象,而IoBuffer的实现来自于java.nio.Buffer。Buffer中的flip()、clear()、reset()、mark()等概念让我有点糊涂,仔细看了jdk的文档说明,才对Buffer对象的概念了然于胸。

 

在Buffer类当中有以下四个重要的属性:

mark:标记位,用于reset()时把position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调用mark()方法使position的值赋与mark

position:表示Buffer中第一个可以被读取或写入的数据的位置,每次调用put()方法时,把写入的数据放到position位置,然后position的值就会加1

limit:表示buffer中第一个不可被读取或写入的数据的位置,也即停止位,数据操作到此为止

capacity:初始化时调用allocate(int size)为buffer分配的空间大小,不可变

 

演示代码如下:

 

输出结果:

Java 程序中,`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java.nio.BufferUnderflowException` 是一个运行时异常,它属于 `java.nio` 包。该异常通常在使用 Java NIO(New Input/Output)中的缓冲区(`Buffer`)时抛出。 Java NIO 中的缓冲区是用于存储特定基本类型数据的容器,常见的有 `ByteBuffer`、`CharBuffer`、`IntBuffer` 等。这些缓冲区有几个重要的属性,包括容量(capacity)、位置(position)和限制(limit)。当尝试从缓冲区读取数据时,如果当前位置(position)已经到达或超过了限制(limit),就会抛出 `BufferUnderflowException` 异常。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 Java 代码示例,展示了可能引发 `BufferUnderflowException` 的情况: ```java import java.nio.ByteBuffer; public class BufferUnderflow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10); buffer.put((byte) 1); buffer.put((byte) 2); // 将缓冲区从写模式切换到读模式 buffer.flip(); // 读取两个字节 System.out.println(buffer.get()); System.out.println(buffer.get()); // 此时 position 已经到达 limit,再读取会抛出 BufferUnderflowException System.out.println(buffer.get()); } } ``` 在上述代码中,首先创建了一个容量为 10 的 `ByteBuffer`,并向其中写入了两个字节的数据。然后调用 `flip()` 方法将缓冲区从写模式切换到读模式。接着读取了两个字节的数据,此时 `position` 已经到达 `limit`,再调用 `get()` 方法读取数据时,就会抛出 `BufferUnderflowException` 异常。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