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博客皮肤VIP专享

*博客头图:

格式为PNG、JPG,宽度*高度大于1920*100像素,不超过2MB,主视觉建议放在右侧,请参照线上博客头图

请上传大于1920*100像素的图片!

博客底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不超过1MB,可上下左右平铺至整个背景

栏目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图片宽度*高度为300*38像素,不超过0.5MB

主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Hover:

RGB颜色,例如:#AFAFAF

副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自定义博客皮肤

-+
  • 博客(145)
  • 收藏
  • 关注

原创 当AI渗透每个角落,效能管理如何变化?

当AI让“一个月干完一年的活”成为可能,研发管理正经历一场颠覆性变革。思码逸咨询总监关钦杰在最新分享中揭示:未来竞争中,效能差距将成生死线,而AI将成为每个团队的“超级队员”。

2025-03-20 10:39:59 722

原创 功能更新|虚拟项目——效能度量中的数据胶水

它能像“数据胶水”一样,把分散在不同工具的任务、代码数据粘在一起,按用户的需求自定义项目范围,统一算清楚贡献、进度和效率。

2025-03-17 13:30:09 944

原创 面对大量指标、模型,如何在研发度量中兼顾易用性?

在数据度量体系的建设进程里,完成数据治理、获取基础数据后,不少企业容易陷入一个误区:盲目大量计算指标,满心期待能从堆积如山的指标和复杂模型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洞察。

2025-02-14 10:39:04 403

原创 AI驱动软件研发:从辅助到深度协同

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人始终是软件研发的核心。

2025-02-07 09:34:20 756

原创 在 DevOps 实践中,如何构建自动化的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CI/CD)管道,以提高开发和测试效率?

在 DevOps 实践中,构建自动化的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CI/CD)流水线可以大大提高开发和测试效率。以下是一些步骤和建议。

2025-01-23 15:31:37 1124

原创 一年做一次,一次做半年,《DevData 2025研发效能基准报告》再度起航!

2024年,思码逸联合信通院等权威机构做了一件的工作——为中国软件行业贡献了一份研发效能基准报告。现在,我们诚挚邀请您加入,与我们共创《DevData 2025 中国研发效能基准报告》,成为国内首个基于客观数据的“中国软件研发效能基准报告”共建者。

2025-01-23 15:06:22 943

原创 软件工程3.0时代,AI落地研效成熟时

AI将极大地提升单兵作战的能力,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技术领域的超级个体。

2025-01-16 10:51:43 1416

原创 研发效能中的AI度量与度量AI

思码逸从 2018 年开始,就一直专注于研发效能度量这件事。在过往的时间里,我们服务了大量客户,因此收获了最多来自客户的实践和案例。可以说,在国内这个领域中,我们算得上是标志性团队了。当然,这年头成为“标志”也不是很难,毕竟一年一年过去,好多友商都不见了 :)

2025-01-08 17:19:13 1093

原创 研发效能度量的常见指标问题——看什么?不准怎么办?

首要步骤聚焦于奠定数据驱动的文化基础,确保团队深刻理解数据的正确用途——用以支撑观点和反映实际情况,而非直接作为评判标准,这是构建高效度量体系的根本所在。

2024-12-31 11:34:53 579

原创 研发效能实践之打造高效能团队

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也总结了一些大家在研发效能建设的常见问题。

2024-12-31 11:19:26 753

原创 在 DevOps 中,如何应对技术债务和系统复杂性,以确保可持续的研发效能和创新?

随着业务的快速迭代和人员更迭,项目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技术债务,这些技术债务给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等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也给团队的运维带来了浪费和挑战。我们将结合自身实践对技术债务治理和复杂度管理分别进行介绍。

2024-12-26 18:33:20 952

原创 金融领域研发效能的特性有哪些?拓展边界是什么?

金融领域研发具有金融和科技双重属性,在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快速迭代,兼具稳和快的特征。

2024-12-24 17:51:34 449

原创 为什么技术高管汇报一定要用数据说话?

技术高管会用数,谁也挡不住!

2024-12-19 17:56:57 607

原创 如果代码行数不是一个好指标,应该用什么度量研发工作?

利用单一指标度量研发产出往往不是一个好主意,例如代码行数、提交数、缺陷数等等,它们往往存在容易注水、远离实际价值交付的问题(所谓的代理指标)。

2024-12-18 11:01:18 254

原创 研发数据洞察怎么驱动实际的改进?

数据洞察可以帮助识别研发过程的关键问题,而问题的识别将对实际效能改进提供有力支持。在识别关键问题后,需要联合相关人员对具体问题进行根因分析,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改进举措、实现改进闭环。

2024-12-18 10:47:44 277

原创 如何快速增加需求吞吐并缩短交付周期?

最普遍的做法就是采用假设驱动的最小可行产品 MVP 方式进行开发,将业务需求或者产品需求按 MVP 思维缩小需求颗粒度,并转化成更小颗粒度的用户故事,应用 Scrum 框架组建端到端、可以独立交付的、面向价值流的敏捷团队进行迭代开发。同时使用极限编程工程实践内建质量,降低后期的质量修复成本和减少交付周期。

2024-12-13 09:56:35 328

原创 DevOps 体系搭建稳定后,DevOps 团队发展方向如何?

DevOps 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一种实践的集合,鼓励开发和运维团队以及所有涉及到的角色更紧密地合作,从而更快、更可靠地交付软件产品和服务。

2024-12-13 09:35:55 297

原创 技术人的话语权:做正确的事”真的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吗?

从产品战略到具体功能,“正确的事”,特别再加上“难而正确”的自我感动,往往会成为一个花团锦簇的陷阱。

2024-12-03 15:26:50 635

原创 面对不同大小的需求,如何评估研发团队各角色的效能水平?

研发效能的度量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下面我们从研发、测试、运维、PMO等角色,简述他们在研发效能度量中重点关注的维度和指标。

2024-12-03 13:10:04 316

原创 层出不穷的大模型技术,真的助力研发了吗?

每当有新技术崛起时,都会有很多人蜂拥而上,生怕错过了新技术带来的红利。但人们往往也比较容易犯一个错误,那就是为了用新技术而用新技术,最终导致新技术是接上了,但却落不了地。

2024-11-28 11:39:55 438

原创 如何降低大模型训练与推理计算成本,以确保它们在软件研发中的有效应用?

对于常规的编码环节,其实并不需要用到大模型的训练或推理。目前国内外有不少成熟的代码生成工具,这些工具有免费版也有付费版,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根据这些工具的官方报价估算成本即可。

2024-11-27 10:41:00 503

原创 如何通过对敏捷实践的调整,帮助远程团队提升研发效能?

首先明确一点,最敏捷的做法就是不要远程团队或分布式团队,远程一定比不上面对面同一地点的模式,毕竟环境不同,就不要期望远程团队和本地团队具备相同的效能,甚至期望更高。

2024-11-19 16:12:25 632

原创 敏捷教练对于效能提升来说是必须的吗?

过度强调敏捷是否会把自己保护起来,反而降低效能?比如,当提出一个需求,又要考虑排期,又要考虑置换,是不是不如领导一句话直接开始行动更加高效?

2024-11-19 15:56:12 384

原创 AI时代的研发生产关系,是否有新的可能?

我们对未来的想象是有了 AI 能力后,可以把更多的基础工作交给 AI,人则成为监督者和控制者。在专业化、多团队协作的软件工程中,AI 会成为开发者的强力工具。在一些较简单的软件开发场景下,AI 可能会直接完成一些需求,但对于复杂的软件工程,AI 的作用更多是辅助而非取代。

2024-11-13 14:39:38 629

原创 数字化落地过程中的研发效能治理如何开展?

数字化专项治理的过程是一个 PDCA 的循环过程。

2024-11-07 11:36:09 541

原创 如何确保度量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是有实际意义的?

度量一般是为了发现问题,比如评估组织战略目标的达成情况、项目的健康状态、团队的交付能力、生产稳定性等。而支撑度量行为有效性的前提是数据是准确的,选取的指标是贴合团队当前现状的。数据准确的基础是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流程规范,基于标准的流程规范才能产生标准化的数据,后续的数据采集、指标口径的确定、核心指标选取、指标的观测和基于指标分析后的持续改进才有意义。在流程制定和指标选取上可以参考以下原则。

2024-11-06 17:05:35 480

原创 度量数据是人工凭感觉录入的,产生的偏差如何解决?

先抛出我的观点:由人工凭感觉录入而产生的数据偏差,不需要解决。

2024-11-06 16:24:07 325

原创 如何通过指标驱动研发体系建设

流程、工具平台与度量体系三者间并非孤立,而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购置工具平台并不直接解决所有问题,因为工具背后蕴含的是其原生团队的管理逻辑,与使用团队管理方式不匹配时,会导致工具难用。

2024-10-31 17:12:55 500

原创 研发效能度量核心三问:看什么、怎么看、怎么说服团队

在探讨研发效能度量时,首要步骤是广泛了解并学习业界认可的成熟指标及其指向性。

2024-10-29 22:39:13 788

原创 有数还要有术,数据洞察助力研发效能提升

东方证券在 2019 年初期意识到了数据驱动改进绩效的重要性,利用研发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洞察,量化和衡量软件质效,并以此作为驱动研发过程持续改进。

2024-10-29 22:20:28 802

原创 如何衡量研发效能度量的价值?

通过少而精的效能衡量指标及合理的数据洞察,管理者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组织的研发状况,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2024-10-24 19:32:24 973

原创 在研发度量中,如何为非技术型领导提供信息?

度量的主要目的是为不同角色提供信息需要,不同角色包括技术管理者,也包括非技术出身的业务管理者。不同的角色对于信息的需求各有侧重,而有效的度量体系能够满足他们的多样化需求,为组织的决策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024-10-22 16:50:29 323

原创 研发数据要不要跟绩效考核挂钩?

成为高绩效员工、高绩效组织是我们的目标,但绩效管理不能等同于绩效考核,不能单纯依靠数字来做判断。

2024-10-21 11:53:03 508

原创 研发效能中的黄金三角与瓶颈突围

在研发效能落地实践中,最难的环节可能是视组织和产品/项目而异的。其中涉及多个环节和要素,而理解这些环节的难点以及找到有效的提升策略至关重要。

2024-10-21 11:06:37 763

原创 做研发效能度量被领导质疑怎么办?

有些量化很难得出准确结论,领导也有比较多的质疑,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

2024-10-17 19:47:43 362

原创 除了deadline,我们还能用什么驱动开发?

一般软件工程需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功能、效率、质量,如果是 Deadline 驱动的,当我们把时间点定好以后,功能又不能砍,牺牲的只能是质量,但表面质量又不能降低,惟一能降低就是内在质量。

2024-10-10 11:42:25 454

原创 做效能度量,如何避免落入“此消彼长”的怪圈?

在效能度量中,如果错误选择一些指标或过于重视某几个指标,会导致团队的走偏,虽然可能某方面提升了,但另外一些其他方面又出现了问题。

2024-10-09 17:05:27 384

原创 怎么平衡研发效能度量和管理成本

度量是有成本的。收集数据这件事本身就是有成本的。当我们收集了大量数据,并试图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和改善问题的时候,如果你收集数据的成本已经高于你通过改善问题能带来的收益,这种度量就是得不偿失的。

2024-09-29 11:50:38 312

原创 程序员如何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用当量

程序员在工作中常常面临着诸多困境,其中之一便是难以合理证明自己的价值。

2024-09-26 15:27:35 732

原创 金融业场景化实战:如何高效度量研发效能并驱动业务增长

尽管软件工程已经发展了数十年,从精益生产到敏捷开发,再到如今的数据驱动效能提升,许多方法论和工具层出不穷,但实际操作中,许多企业仍然难以解决“无限需求与有限资源”之间的矛盾。

2024-09-20 09:48:53 666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

提示
确定要删除当前文章?
取消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