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日——美国寻梦

本次游学之旅涵盖了美国的多个著名学府与科技中心,从好莱坞电影的视觉冲击到硅谷的科技前沿,再到哈佛大学的学术氛围,全方位展现了美国在教育与科技领域的卓越成就。特别介绍了硅谷的历史背景、斯坦福大学的创立历程以及哈佛大学的教学特色,强调了教育与科技在塑造美国强国地位中的关键作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为期二十日左右的游学之行终于结束了,之前对于美国的种种期待也在照片中留下了痕迹。虽在这段期间内赶景点很辛苦,而且吃的也不尽如人意。但总的来说,美国之行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之前对于美国的记忆,首先是来自好莱坞电影的冲击。好莱坞的天才编剧们拥有最天马行空的想象,给他们一个人物和一个情景,他们就会给他们创造出一个最合适的剧情,并在电影中以及其夸张的形式表现出来,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高超的电脑特效总是令人不停地琢磨一个个镜头背后的故事,不得不说的是这次环球影城的电车之旅确实很好地作了一次解谜人。当金刚在我们眼前为解救我们的车而和恐龙进行搏斗,黑暗中的喷头夸张地模拟出恐龙的口水,一滴滴水溅射到我们脸上时,明知只是电影,却在3D眼镜的作用下令不少同学在之后大呼真的被吓到了。更有些同学不自觉地拿出手机,希望拍摄下那些惊心动魄的画面,当然最终结果只能是惨不忍睹。因为在这个工厂中,金刚和恐龙的表现并不是在一块完整的屏幕上,而是两块。相机拍摄后除了留下两块屏幕上模糊的影像之外别无他物,但最惊险的画面已留在了我们的回忆中,是否有照片已变得不再重要。电车旅行中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便是某个厂房中地铁站的地震,犹记得当时车子开进那个特定的厂房后,车上的讲解员笑着让我们抓紧车上的扶手。然后便是一阵晃动和路面垮塌,大卡车从垮塌的路面上缓缓地滑向我们的车。当几乎触碰到的时候,卡车停了下来并模拟了爆炸情景。温度骤然升高,接着呼啸的地铁一头撞上了垮塌的路面,断成了两截。当我们以为已经结束时,洪水从地铁站的检票口奔腾而出,直冲我们的车子而来,当我们呼喊时,“洪水”却在一条小沟的指引下乖巧地流向了指定的地方。出厂房后同学们大呼过瘾。真是不得不佩服好莱坞电影中所使用的科技,全自动并且可控制。另外还观赏了拍摄大白鲨的小湖,和一些用木结构搭起的电影中常见的房屋,虽出彩,但和前面两个比起来便是小巫见大巫了,因此不再一一陈述。总的来说,环球影城之行使得好莱坞电影不再那么神秘,确实值回了票价。

        在好莱坞灾难片中,繁华的纽约总是第一个被袭击的对象。因此电影中高楼林立却又多灾多难的纽约便成了我所希望去的地方之一,这次美国之行自然不能放过它。

        来到纽约,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钢筋水泥组成的森林”。人在路中行,两边却都是看不到顶的大厦,它们安静地注视着忙碌的“纽约客”们为这个世界添砖加瓦,高耸入云却又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一静一动便是纽约每日在上演的情景,和美国西部的慢节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然,在纽约不得不提的是大名鼎鼎的“华尔街”——这条在几百年前沿着为了抵御印第安人侵犯而建筑起来的土墙所形成的路。华尔街的长度仅五百多米,在我看来也并不宽,大概三个车道的宽度都没有。但就是这样的一条路,在2001年遭到恐怖袭击后迫使纽约交易所停止交易,整个世界的经济随之停摆,华尔街在经济上那恐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在这里,曾集结了美国许多大的垄断组织和金融机构,例如大名鼎鼎的洛克菲勒、摩根等大财团开设的各个行业的大公司的总管理处,联邦储备银行便曾坐落此处。如今,许多金融机构已经离开了地理意义上的华尔街,如今的华尔街附近拥挤着许多古旧建筑,以及错综复杂的道路。但在真正意义上,华尔街仍是美国金融市场乃至金融服务行业的代名词。虽然它有时可以等同于精英主义、强权政治和割喉形态的资本主义,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它大多数情况下仍是一个依靠贸易、资本主义和创新,而非殖民主义和掠夺成长的国家和经济系统的象征。

         另一个坐落美国并且在地域上已与不符合它的名字不合的地方便是当今电子工业和计算机最发达的地方——硅谷。先前对硅谷的印象来自吴军博士的《浪潮之巅》,书中说:“在过去的五十年中,美国百分之三四十的风险投资都投到了只占美国国土面积万分之五的硅谷地区,而且在美国前一百强的公司中,硅谷地区独占了四成。一些年轻人在短短几年间便在这个地方完成了他们的前辈一辈子都没有完成的发明创造——从集成电路、个人微机、以太网、Unix操作系统、磁盘阵列、鼠标、图形工作站到网络浏览器、关系型数据库、视窗软件、JAVA程序设计语言、全电动力跑车等等。作为回报,他们聚集的财富超过欧美一些名门望族几代人的积累。”确实,在前几年的美国富豪榜前五中,经常有一半来自于硅谷。另外,在硅谷旁边的阿瑟顿的豪宅,无论是价值上还是规模上,均远远超过了人们津津乐道的好莱坞比弗利山庄中的豪宅。据我所知,硅谷中最早诞生的公司便是名声响亮的仙童半导体公司。它的创始人是科技史上著名的“八叛徒”。后来他们由于种种原因纷纷离开了仙童半导体公司,使它慢慢地被遗忘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但其中的两个人(诺伊斯和摩尔)很好地集成了仙童半导体的衣钵,在风险投资家阿瑟洛克的支持下创办了现在世界闻名的英特尔。我们来到硅谷后首先来到了长期在最有钱的公司中前三里徘徊的谷歌公司,让人比较郁闷的是谷歌公司居然不能停车参观,我们只能在车上看着站立在路边的一幢幢谷歌公司的办公楼。令人比较感兴趣的是谷歌公司的自行车,居然跟谷歌的标志一样是彩色的,一看到心情也跟着明朗起来。英特尔公司还算比较好客,让我们参观了它的博物馆。里面陈列着从英特尔一些早期的芯片(例如8008)到现在的酷睿i7系列中一些经典的或者是划时代的产品。总算是不虚此行吧。虽然参观硅谷时安排好的几个公司都因为一些原因不接待我们这种旅游团(防止泄露商业机密),甚至有些不会让任何人参观,但不得不承认,硅谷是世界上最富传奇色彩的科技之都,对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均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硅谷虽然有名,但个人认为促使它诞生的地方即斯坦福大学更有可圈可点之处。韩愈有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尽管在现在的硅谷中藏有无数世界一流的企业,并且在世界上许多地区都在尽可能地模仿硅谷,开办工业园区,试图复制硅谷的传奇,虽然它们中多少确实带动了地区信息产业的发展,但由于缺少一个像斯坦福大学这样的新公司乃至新产业的孵化器,使得它们远不如硅谷出名。关于斯坦福大学的创校史,网上有许多的讹传。其中流毒最深的讹传是这样的:“有两个乡巴佬夫妇,找到哈佛大学,提出为哈佛捐一栋楼。哈佛大学的校长很傲慢地说,捐一栋楼要一百万,然后三句两句便把这对老夫妇打发走了。这对老夫妇一边走一边唠叨,才一百万,才一百万。他们有一个亿要捐,于是便干脆自己捐了一所大学,就是今天的斯坦福大学。”这里牵扯进了两个世界一流的名校,而且使故事中的哈佛显得有些蛮横无理。但事实上,哈佛大学乃至美国所有的大学对捐助者从来都是非常殷勤的,从来不会怠慢任何慈善家。斯坦福大学的创办是因为斯坦福夫妇的孩子在欧洲旅行时不幸去世,斯坦福夫妇很伤心,后来决定用自己的全部财富为全加州的孩子建立一所大学,以此纪念他们自己的孩子。这所大学便是小利兰· 斯坦福大学。当然,这跟我接下来要讲述的东西并无太大的关系,只是稍微介绍下斯坦福大学的真正创校史而已。毕竟斯坦福是我心中最神往的学府,作为美国最美的学校之一以及硅谷的支柱,斯坦福大学经得起任何的赞赏。

          这次我们的游学走访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868年)、斯坦福大学(1891年)、哈佛大学(1636年)、麻省理工学院(1861年)、纽约大学(1831年)、宾夕法尼亚大学(1740年)、耶鲁大学(1701年)、哥伦比亚大学(1754年),其中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内部的某个教室进行了为期五日的学习。当时在美国听介绍时我并没有在意这些学校创办的时间,如今写下这篇游记时却发现这些名校的创办最少都已有120年的历史。而美国的建国时间为1776年,距今只有300年不到。这确实能从一定程度上解释现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原因,所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梁启超在1900年的《少年中国说》中写下了这句话,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的局面,虽现今中国教育已大有改观,但和美国动辄上百年历史的名校比起来,确实有些不够看的。

           在哈佛大学五日学习的过程中,最先令我惊奇的是,哈佛教室中摆放的是一张张圆弧型的桌子,它们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半圆,讲课的教授便站在圆弧中心,亦或是站在最前面的多媒体控制台前讲课,而不是中国式的一排排向后高起的阶梯教室,后面的同学有可能听不到。可惜的是我们没有见到在公开课中那种容纳几百个人像一个大剧院似的大教室,这不得不说是个遗憾。再来说说几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哈佛老师。在未进哈佛学习之前,印象中的哈佛老师只是来自新浪公开课中哈佛课程里的各个教授。他们幽默风趣,善于用最通俗的语言讲解出课程的精髓。当然能开几百人的公开课的教授无一不是课程所涉及行业中的泰斗,之前窃以为哈佛的教授们应该是戴着厚厚眼镜的老学究,只是因为公开课要面向世界,为了令学校在面子上更好看一点,才装作在课程中幽默感十足,但哈佛的学习颠覆了我之前的想法,哈佛的老师不论从幽默感上还是学术作为上,做得确实比我们的老师要好得多,这点从他们站在多媒体讲台上仅凭几张幻灯片却可与我们侃侃而谈便可看出。与之前视频中看到一样的是,哈佛的教授们上课永远都穿着正装,西装领带,皮鞋擦得铮亮,即便我们只是一个在哈佛游学的小团队,这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们对于课程的重视。我们团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一旦有地方不懂,哈佛的教授便会解释两次或者三次,实在不懂的情况下,他们也会停下来示意翻译用中文给我们讲述一遍,力求让所有人都能听懂。根据木桶原理,木桶的最大盛水量被木桶的短板所限制,个人认为正是由于这种一个都不落下的教学风格,才使得哈佛大学的教学质量达到了一个令世界上多数大学只能仰望的水平。更难能可贵的是,虽然许多教授在他们所努力的行业已经很有声望,但他们却没有半点觉得自己身为大师的架子,师生关系更接近于朋友关系。另一个教授们给我的启发是,在某个领域专精跟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并不冲突。比如其中一个教授,他之前在美国军方研究核物理,现在在哈佛大学中当物理学老师,研究方向是高能物理,另外一个身份却是足球裁判。物理和足球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职业他都能在其中如鱼得水,这给了自己之前以为学一样东西就不能学其他东西的想法一个很大的冲击。

         二十日虽然短暂,但个人认为这次游学对我的影响定会持续整个大学生涯,甚至一生。

申明:这篇文章是备份,笔者是浙江工业大学国际学院大三的学生,具体的我已跟骆老师说清楚了。另外博客内除了记下的题目可以转载外,其他的任何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再者,请老师准许我的文章通过。文章为本人亲笔所写,因为“抄袭”的理由让我重写的话我是打心底不服的。如有冒犯,敬请谅解。谢谢老师。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