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28)
- 收藏
- 关注

原创 难忘的毕业时刻 明天更美好——写在双体实训首班毕业时
双体实训的首批同学们毕业8日毕业了,人生新的一页——职业生涯就要起飞了! 盘点这两个多月,同学们的锐气、朝气将令我终生难忘。记得开营时,同学们对职场上是那么的陌生:项目生命周期、技术框架、职业习惯、系统思考,一个个好似天外来物。提到时,我从同学们的眼中读出的是一个个问号;有效沟通、团队协作,同学们朗朗上口,但对其中的具体含义却言之不凿;JAVA技术,部分同学有一定
2007-06-15 13:18:00
2597
1

原创 二十年前的程序设计回忆
1987年秋,我刚上大三。某日,班主任王老师,一位吉林大学物理系高材生出身的专业课老师,通知我随他做工业控制项目。从此,开始了我七年的Z80、8088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工作。 说是程序设计,当时可没有现在这么好用的设计语言、设计环境。我参加的第一个项目是棉纺厂织机监测,从电路板,到监控程序,全部自己设计。电路板要派人到河北青县去制板,几周能做好,自己再坐公共汽车去
2007-04-24 09:05:00
8627
28

原创 大学生求职“知”重要 “行”更重要
对许多初入职场者而言,首先面对的是“不知”的尴尬局面,于是想方设法地去“知”成为今天一景,许多致力于让人们“知”的活动一时间铺天盖地。大学里的职业设计课、职业发展讲座,媒体上的各色职业发展文章,各类成功人士苦口婆心的劝说,众人忙得不亦乐乎!但这“知”也许只能算皮毛而已,“行”难是职场新手前进路上真正的拦路虎!从应届毕业大学生们对各色职业讲座、课程的疲惫可窥一斑,经过这些轮的轮番轰炸,“
2007-04-23 15:34:00
10570
18
原创 令你痛苦者 必令你成长
社会上总有些事情,别人做着很正常,轮到自己去做就不愿意做,甚至根本做不好。可是,正是这类别人做起来很正常、自己不愿做的事,往往令我们得以成长。比如,某甲平常给他人的印象是过于严肃,他看到许多人不那么严肃,但好象也没耽误什么事。可逢人微笑,随和地对待他人,甲一直不愿意做,认为那样会造成不守原则、不够正经的印象等等,原因林林总总。眼看着他人做起来毫不费力,效果不错。自己也想做,但还没做呢,某甲就已
2007-12-07 13:23:00
2552
原创 六顶思考帽帮你职场突围
人、企业不能进步,首要的原因多数都在思维方法上。思维突破了,再加上重复的行动,进步是必然的,不进步是偶然的。非黑即白是西方的习惯性思维,差不多是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这些传统的思维方式或多或少地含有辩论性思维的印迹,其鼻祖是古希腊的柏拉图、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在人类刚刚摆脱愚昧的古时,这些思维方式的整理是何等的值得尊敬!然而时至今天,3000多年后,仍沿用这些思维方式,却会制约我们的发展。
2007-10-23 18:06:00
11449
6
原创 软件业里成功未必考研
考研热持续多年后,终于在2006年有所降温,于社会、于学生都可谓幸事。 对部分专业而言,硕士学历是必要的,基础研究、高等教育等职业方向若没有硕士学位支撑,是很难有好前途的。但对大部分专业而言,拥有一份成功、幸福,却未必需要硕士学位,计算机相关专业尤其如此。 从社会需求量上看,计算机相关专业需要的研究人员总量很小,硕士、博士学位是必需的。占计算机相
2007-10-08 10:07:00
8573
20
原创 勇于放弃 才好前行
日常工作、生活中,经常有各种各样的机会向我们招手致意,仿佛在对我们说:来吧,这就属于你了!能否抓住机会是成功的必要功夫,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再多讲。能否放弃是更重要的功夫。放弃机会为什么重要呢? 每天二十四小时,人人天生平等;需要吃饭、睡觉、交通、交流、休闲、健身,也是人人平等。哪件事情重要,不只看心中的重视程度,更要看时间的分配,得到最多的时间分配者,当为最
2007-09-29 09:33:00
6288
10
原创 能把软件项目变成噩梦的三件事
与软件工程师、项目经理们的日常接触中,发现工作的艰辛让不少人慨叹不已。软件项目难做,尤其是一线的软件工程师工作难度大,是当前中国软件业的一道令人尴尬的“风景”。究其原因,客户方管理上的不成熟等自然是重要原因,这不在软件企业、软件项目组的管控范围内,讨论了也没什么大用。仅从软件企业内部看,就有些要素控制得不好,仅举几个例子。 一是销售时的乱作为。 部分软
2007-09-24 11:28:00
8615
21
原创 有效准备演讲的几小招
给客户做个方案讲解、项目阶段报告、介绍个新产品或新技术,公司内部做个正式发言,部分人会觉得不容易,经常不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这时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下次也许就不那么难了。 一是真正明晰此次报告的第一目的。不对听众胃口,言非听众所关心,或是最关心,只是在讲自己的想法或是主观判断的需求,当然不易服人了。通常情况下,做一个篇幅不长的演讲,目的不会太多,但厘清楚最
2007-09-17 08:52:00
13742
12
原创 三句话是如何暴露自己不职业的
职场上,更职业的人受欢迎,因为比较职业的人让他人更放心。在他人眼里,一个是否职业,往往取决于是否让听者放心。 从日常的谈话上,一个人是否职业,就能看出个大概来。试看这几句: “我尽快。” 不同的人,“尽快”的含义是不同的。有的人讲尽快,指的是五分钟;有的人,指的是三小时内;更多的人,话中意思并不包括时限,指的只是一种想尽快办
2007-09-12 08:11:00
34592
65
原创 衣着礼仪的分寸
前些天被学生们问及不少职场礼仪的分寸问题。看来对职场新人有一定普遍性,现在把常见的衣着礼仪问题做个小结。 1、衣着正式到什么程度合适? 比普遍水平稍好一点儿是基本原则。比如夏天公司里有人穿T恤,有人穿衬衫,不妨穿衬衫,比一般水平稍正式些。 既是正式的衣服,衣服、饰物间的匹配性就需要考虑了: 除非就职于日、韩企业,白祙一般是不能用来配正装的。 领带和
2007-09-06 16:53:00
8798
3
原创 想明白再行动 也许就晚了
近来常被学生们追问各种问题,五花八门。问得可爱,答得心甘。大部分人年轻时均如此,人生特定阶段的常态——进步最快、最大的一段美好时光。我这等好分享者(贬义些,则可称为好为人师者),自然以其为乐喽。 欣然问答之余,觉得一些问题是“想明白再做,还是先做、再想办法明白”的事情,故此番再赘述一次吧。 能想明白了再做,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大部分想明白再做的人,或是
2007-08-27 06:08:00
4245
6
原创 择业的“三选一”对号入座
综观世上成百上千种职业,细分之下,无非有三类,从政、从学和从商,各有各的收益所在。正常社会形态下,人们择业只能三选一,很难兼得。心底里真正认可哪类的价值、收益和工作方式,就去从事哪类职业,当是上策。 从政为官,主责是维持社会秩序,正常社会形态下所得有三。一是左右社会进程的成就感,乐得看着众人在自己设计的规则下前行,历史记录下自己的决策;二是只要所为符合规则,就
2007-08-22 08:53:00
6647
7
原创 精确首先是一种观念 与经济条件无关
曾与友人讨论起“精准”,即日本、德国式的做事精确,共同认为似乎还未成为国人的强项,而精确是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能够真正成为品牌、为世界接受的主要基础条件。之前也看过一些论述,认为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我们的国人会因为有条件了,而变得精确起来,不敢苟同。精确,与经济条件好坏关系不大,其最大的根源是人们的观念。与精确针锋相对的,是“差不多就行”。要说经济条件,一百多年前的日本、德国已经“精确”起来了,
2007-08-20 08:17:00
3195
4
原创 择业三要素:上线、关键、底线
前些日子常有学员问我毕业后如何择业,于是就想在此谈谈,以飨更多学员。 就择业而言,一条上线、一个关键、一条底线,是最为关键的原则和方法。 上线,当为心之所属,即心底里最认可哪个行业、哪个工种的价值。世有百业,不分高低贵贱,也没有真正的夕阳产业、夕阳工种。因为,许多产业至今仍存在,也有人做得非常好。比如手工的机械制作,世界上仍有少量的精密
2007-08-14 10:27:00
6438
14
原创 从“双方理解一致”谈有效沟通
SMART原则中的“A”指的是“双方理解一致的”,这是各种计划、评估、日常沟通中沟通是否有效的主要标尺。记得多年前有一位新任秘书,经理对他说:“请你告诉×××我让他×××”。新员工的热情真是可嘉,经理的话音未落,她已经似离弦之箭去执行任务了。不一会儿,新秘书回来复命:“完成任务!告诉他了”。经理问道:“他听明白了吗?”新秘书:“这……”。于是,新秘书转身又去。几分钟工夫,新秘书又回来了,
2007-08-13 11:44:00
3265
1
原创 全新教学方法 软件实训见成效
我国教育质量迅速滑坡的结果之一,催生了国内此起彼伏的实训热。但许多实训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要么是原有高等教育的顺延,没什么区别;要么就纯粹企业中的一套,做项目给企业带来的成效不错,但育人功能较差。实训当中,源自德国等欧洲国家职业教育的行动学习法,颇值得借鉴。 行动学习法的核心是以“学”为主,而不是以“教”为主。换句话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辅助学习的角色,主要职责是
2007-08-08 08:19:00
3262
2
原创 同是马路 中美的区别不小呀
停车——观察标识牌:美国有举国皆识的STOP标识牌,几乎是举国同一个模样,(蒋故总统在动员抗战时,好象说过:地无分东西南北。在此正好用上这句话),好认,易记,几乎人人遵守。中国的同类标识有的立作牌子,有的写在地上,有的用中文,有的用英文,形式、颜色各异,能记住已经算不错了。遵守规定,一停、二看、三通过者,几乎没见过。 要知道,美国许多警察机构是互不隶属的,各自为政,联
2007-07-25 08:43:00
2681
2
原创 某五星酒店老总的特权是其劣质服务的主要根源之一
经常在知春路上一家五星级酒店参加各种活动,总觉得酒店的服务远不到五星,主要是看到了三种现象:一是夏日里有时大堂内会看见趿着拖鞋、拎着洗发液、湿毛巾者向酒店外走,显然不是酒店客人或员工,当是住在附近者;二是酒店服务员看你的眼神,让总感觉不到是在真心做服务,不像好的五星酒店那样;三是开会时,向服务员要点什么东西,常常要费时颇多,且不一定能要着合适的,不像五星的一般服务水平。几位外
2007-06-25 20:01:00
2978
原创 职场上的播种-收获季
职场上总会有人劳作、收获,很开心。也会有另一些人觉得今天的回报不够,或是运气不佳。这让我想起了农业耕作。 农民们春天播下种子,用心蒔弄着地,锄草、施肥、除虫、修枝是日常工作,很枯躁的,毫不起眼,更谈不上轰轰烈烈。有时遇到洪涝灾害,还要奋力抵抗,以保住收获的希望。在整个过程中,除了一些生长期短的作物,收获是不多的。尤其是作为主粮的水稻、小麦、玉米等,生长期都不短
2007-06-18 17:54:00
1783
原创 亮剑精神与职业发展
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形象之所以相当深入人心,是因为他唤醒了人们心中的勇气和决心。 反观我们职场人士的职业发展,相当大程度也是依靠勇气和决心,正如李云龙所云: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要勇于亮剑,虽败犹荣。商场上的事,一定能成和一定不成的比重都不是太高,在成与不成之间的居多。面对成与不成之间的可能事项,有没有决心和勇气,对成败有不小的影响。决心大、勇气足,也许就能多想一
2007-05-28 08:24:00
2126
1
原创 我说了 他没听明白 谁的责任?——职场小事系列之一
某日讲“职场透视”课,举例时遇着一个传话责任在谁的问题,觉得有一定普遍性,就写了本篇短文。 场景:经理告诉员工小张:“请下午3:00前告诉小李做……”,小张去告诉小李后,觉得小李应该明白,因为任务挺简单的,就回去了。结果小李理解错了、把事情做错了,经理责怪。到底小张有没有责任呢? 这是职场新人可能遇到的普遍问题之一。有些学员觉得“小张说了,小李
2007-05-21 10:52:00
1553
原创 大学生应聘、要工资 得先看是职场几段
多年来一直做培训、教育,常会为如何判定“会做”困惑。国人常挂在嘴边的“会做”、“我会”颇值得商榷,从嘴上的会,到实际中的会,距离可能很大。我们常说的“我会做”,通常指的是我见过、我知道怎么做两者中的一种,指的是一种“知”。这离我能做出这样的行为来颇有些距离,离我能熟练地做更有距离,离我习惯这样做和我本能地就会这样做距离就更远了。“见过”、“知道”在摆龙门阵时颇有意义,在工作中没有意义。时下,
2007-05-15 08:51:00
6219
25
原创 商业承诺到底该承诺什么?
某日与一位NGO中的同事谈工作,谈到我们的一家免费服务供应商帮NGO做事的事情。这位同事谈到,这家供应商的老总、副总与NGO的合作态度非常好,得感谢才是;只是他们承诺要帮NGO办的事,不好说什么时候能办好,得看人家时间再说。我当即问道:“那他们还是我们这个NGO的真正合作伙伴吗?如果是,无论是否收费,承诺任何义务都得有个时限和质量标准,否则我们这个NGO还要他们的承诺干什么用呢?”从这
2007-05-10 00:12:00
2327
原创 职场上如何处理面子问题?
中国人好面子,举世闻名。面子有许多好处,比如维系人际的和谐,比如重视对朋友的承诺,比如会让人保持廉耻心,等等。在人际层面,面子的也有不少负面值得关注。因为好面子,向他人借出不该借的钱等私人领域问题,暂且不提;单说职场上面子的负面影响,就不可小视。 面子会破坏企业的根本目标,破坏企业中“敬业、专业、职业”的文化基础。商业的本质是赚钱,但你好我好他好的面子文化,
2007-05-07 18:11:00
10012
6
原创 软件开发中沟通宜用SMART原则
许多软件项目会议开得不少,但一是会期长,二是常有争议,三是决定落实起来不力,会议成本还很高,尤其是时间成本;项目中的沟通更是问题多多,一件事反反复复多次沟通不清楚,等等,都是许多软件项目经理头痛的问题。应用SMART原则,是彻底解决问题的“道”之一。SMART的原意是“智慧的”,是褒义词哪:-)在项目管理上,做计划、做执行情况检查、做考核,沟通真是无处不在,SMART原则就派上用场了
2007-04-28 17:44:00
5867
4
原创 从上海式服务看客户教育
一直在订阅哈佛商业评论,不知为什么,去年11月和今年1月两期没收到,于是几日前操起电话询问杂志社。该社设在上海,800免费电话的另一端自是一位有上海口音的服务生接电话,最终圆满地帮我重寄杂志,解决了投诉。但其中服务的插曲,值得我们反思客户教育。当时电话上没说几句,服务生就说:“本杂志有规定,没收到杂志,当月投诉,会给补寄,过了当月就不再补寄了”。听着这话,长期在北京工作的我很不舒坦,因为我订
2007-04-26 09:05:00
2775
1
原创 职场综合素质从何来?
职场上、教育领域,言则无不及综合素质。综合素质从何而来呢? 先说说最佳途径吧——从小薰陶。人的综合素质很多时候能反映其成长的环境,周围人的综合素质较好,孩子综合素质好的概率相对会高一些;再则是教育,这不仅仅指学校教育,是大教育的概念。从家长、各类长辈、老师的教导,到这些成年人的言行,都属“大教育”的范畴。而且往往是成年人的言行更能影响后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不经意
2007-04-25 08:24:00
3058
3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