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
–每次比较两个相邻的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
例如我们需要将 12 35 99 18 76 这 5 个数进行从大到小进行排序。既然是从大到小排序也就是说越小的越靠后。
首先比较第 1 位和第 2 位的大小,现在第 1 位是 12,第 2 位是 35。发现 12 比 35 要小,因为我们希望越小越靠后嘛,因此需要交换这两个数的位置。交换之后这 5 个数的顺序是 35 12 99 18 76。
按照刚才的方法,继续比较第 2 位和第 3 位的大小,第 2 位是 12,第 3 位是 99。12 比 99 要小,因此需要交换这两个数的位置。交换之后这 5 个数的顺序是 35 99 12 18 76。
根据刚才的规则,继续比较第 3 位和第 4 位的大小,如果第 3 位比第 4 位小,则交换位置。交换之后这 5 个数的顺序是 35 99 18 12 76。
最后,比较第 4 位和第 5 位。4 次比较之后 5 个数的顺序是 35 99 18 76 12。
经过 4 次比较后我们发现最小的一个数已经就位(已经在最后一位,请注意 12 这个数的移动过程),是不是很神奇。现在再来回忆一下刚才比较的过程。每次都是比较相邻的两个数,如果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则交换这两个数的位置。一直比较下去直到最后两个数比较完毕后,最小的数就在最后一个了。就如同是一个气泡,一步一步往后“翻滚”,直到最后一位。所以这个排序的方法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原理
每一趟只能确定将一个数归位。即第一趟只能确定将末位上的数(既第 5 位)归位,第二趟只能将倒数第 2 位上的数(既第 4 位)归位,第三趟只能将倒数第 3 位上的数(既第 3 位)归位,而现在前面还有两个位置上的数没有归位,因此我们仍然需要进行“第四趟”。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如果有 n 个数进行排序,只需将 n-1 个数归位,也就是说要进行 n-1 趟操作。而“每一趟”都需要从第 1 位开始进行相邻两个数的比较,将较小的一个数放在后面,比较完毕后向后挪一位继续比较下面两个相邻数的大小,重复此步骤,直到最后一个尚未归位的数,已经归位的数则无需再进行比较
源码: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a[100],i,j,t,n;
scanf("%d",&n); //输入一个数n,表示接下来有n个数
for(i=1;i<=n;i++) //循环读入n个数到数组a中
scanf("%d",&a[i]);
//冒泡排序的核心部分
for(i=1;i<=n-1;i++) //n个数排序,只用进行n-1趟
{
for(j=1;j<=n-i;j++) //从第1位开始比较直到最后一个尚未归位的数,想一想为什么到n-i就可以了。
{
if(a[j]<a[j+1]) //比较大小并交换
{ t=a[j]; a[j]=a[j+1]; a[j+1]=t; }
}
}
for(i=1;i<=n;i++) //输出结果
printf("%d ",a[i]);
getchar();getchar();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