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就到了Spring的另外2个知名的衍生框架,SpringBoot和SpringCloud。其中,SpringBoot 是由 Pivotal 团队开发的一个基于 Spring 的框架,它的设计目的是简化 Spring 应用程序的初始搭建和开发过程。SpringBoot 遵循 “约定优于配置” 的原则,减少了大量的 XML 配置和繁琐的依赖管理。
SpringBoot 的核心原理主要包括自动配置、起步依赖和嵌入式服务器。其主要的内容如下:
(1)自动配置:SpringBoot 通过 @EnableAutoConfiguration 注解开启自动配置功能。在启动时,SpringBoot 会扫描类路径下的 META-INF/spring.factories 文件,该文件中定义了各种自动配置类。自动配置类会根据类路径下是否存在特定的类来决定是否进行相应的配置,从而实现了自动配置的功能。
(2)起步依赖:起步依赖是一组预定义的依赖集合,它将常用的依赖打包在一起,开发者只需要引入相应的起步依赖,就可以获得该功能所需的所有依赖,无需手动添加每个依赖,简化了依赖管理。
(3)嵌入式服务器:SpringBoot 内置了 Tomcat、Jetty、Undertow 等嵌入式服务器,开发者无需单独部署服务器,只需要将应用程序打包成 JAR 文件,就可以直接运行,方便了应用程序的部署和运行。
这些核心的作用主要为:
(1)简化配置:采用 “约定优于配置” 的原则,大大减少了配置文件的数量和复杂度,让开发者可以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开发。
(2)简化依赖管理:通过起步依赖,简化了项目的依赖管理,避免了因依赖版本冲突而导致的问题。
(3)内置服务器:方便应用程序的部署和运行,无需额外安装和配置服务器。
(4)提供生产就绪功能:如健康检查、度量指标、外部化配置等,方便应用程序在生产环境中的监控和管理。
作为Spring的衍生,SpringBoot自然也有不少的优点,例如“:
(1)快速开发:简化了 Spring 应用程序的搭建和开发过程,提高了开发效率。
(2)减少配置:大量的自动配置减少了手动配置的工作量,降低了配置错误的风险。
(3)易于部署:内置服务器使得应用程序可以直接打包成 JAR 文件运行,方便部署。
(4)良好的兼容性:与 Spring 框架无缝集成,并且支持各种主流的技术和框架。
同时,SpringBoot也有不少的缺点:
(1)对于简单应用可能过于重量级:如果只是开发一个非常简单的 Web 应用,使用 SpringBoot 可能会引入一些不必要的依赖,增加应用程序的体积。
(2)自动配置的黑箱性:虽然自动配置简化了配置过程,但当出现配置问题时,排查问题可能比较困难,需要对 SpringBoot 的自动配置原理有深入的了解。
SpringCloud 是一系列框架的有序集合,它是基于 SpringBoot,为微服务架构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包括服务注册与发现、服务熔断与降级、服务网关、配置中心、负载均衡等功能。
SpringCloud 各个组件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实现微服务架构的功能。以下是几个核心组件的工作原理:
(1)服务注册与发现:服务提供者在启动时会向注册中心注册自己的服务信息(如服务名称、IP 地址、端口号等);服务消费者在启动时会从注册中心获取服务提供者的服务信息,并缓存到本地。当服务消费者需要调用服务提供者时,会根据本地缓存的服务信息选择合适的服务提供者进行调用。同时,服务提供者会定期向注册中心发送心跳信息,以证明自己的存活状态,如果注册中心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服务提供者的心跳信息,就会将该服务提供者从注册中心中移除。
(2)负载均衡:当服务消费者需要调用服务提供者时,负载均衡组件会根据一定的负载均衡策略(如轮询、随机、权重等)从多个服务提供者中选择一个进行调用,以实现负载均衡,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性能。
(3)服务熔断与降级:当服务提供者出现故障或响应时间过长时,服务熔断组件会快速失败,避免服务消费者一直等待,从而防止故障的蔓延。服务降级是指当系统负载过高时,为了保证核心功能的正常运行,会将一些非核心功能的服务降级,如返回默认值、提示信息等。
(4)服务网关:服务网关是微服务架构的入口,所有的外部请求都会经过服务网关。服务网关可以实现路由转发、负载均衡、权限控制、限流、熔断等功能,为微服务架构提供了统一的入口和管理。
这些原理的作用主要为:
(1)实现微服务架构:提供了构建微服务架构所需的各种组件和功能,帮助开发者快速搭建和部署微服务应用程序。
(2)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通过服务注册与发现、负载均衡、服务熔断与降级等功能,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减少了因单个服务故障而导致整个系统崩溃的风险。
(3)简化微服务管理:提供了统一的服务管理方式,方便对微服务进行监控、配置、追踪等管理操作。
(4)支持分布式系统:提供了分布式配置中心、分布式追踪等功能,支持分布式系统的开发和运行。
作为Spring衍生的衍生,SpringCloud自然也有许多的优点:
(1)完整的微服务解决方案:提供了构建微服务架构所需的各种组件和功能,满足了微服务架构的各种需求。
(2)基于 SpringBoot:与 SpringBoot 无缝集成,开发者可以充分利用 SpringBoot 的优势,如快速开发、简化配置等。
(3)灵活性高:各个组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组合,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4)社区活跃:拥有庞大的社区支持,不断有新的功能和组件被开发出来,并且有丰富的文档和教程可供参考。
而相较于Spring,其学习成本高:SpringCloud 包含的组件较多,每个组件都有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初学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掌握。同样的,其复杂度也高:微服务架构本身就比较复杂,再加上 SpringCloud 的各种组件,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提高了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和维护难度。且其部署和运维复杂:由于微服务架构包含多个服务,每个服务都需要独立部署和运维,增加了部署和运维的工作量和复杂度。
Spring 与 SpringBoot相比,Spring 只是一个基础框架,提供了核心的 IoC 和 AOP 功能;而SpringBoot 是基于 Spring 的框架,它简化了 Spring 应用程序的搭建和开发过程,通过自动配置和起步依赖减少了配置工作,内置了服务器,方便部署。
而SpringBoot 与 SpringCloud相比,SpringCloud 是基于 SpringBoot 的微服务框架,它提供了构建微服务架构所需的各种组件和功能,用于实现多个微服务之间的协作和管理。SpringCloud 依赖于 SpringBoot,它将多个 SpringBoot 应用程序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微服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