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件测试
文章平均质量分 79
SHERO_M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
从0到1开发自动化测试框架
一、序言随着项目版本的快速迭代、APP测试有以下几个特点:1. 首先,功能点多且细,测试工作量大,容易遗漏;2. 其次,代码模块常改动,回归测试很频繁,测试重复低效;3. 最后,数据环境多样,用户场景复杂,功能回归覆盖难全面。 为节省成本,保证高效及高质量迭代,我们需采用更高效的测试方式,App自动化测试是较高效的手段。 之前自动测试实践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代码复用率低,...原创 2018-06-29 11:39:56 · 679 阅读 · 0 评论 -
软件测试的生命周期&测试流程
一、软件的生命周期 二、软件生命周期的阶段 三、软件模型 四、软件测试的基本流程 五、软件开发流程、测试流程梳理 六、C/S与B/S架构 七、对软件测试行业的理解 八、常见笔试面试题一、软件的生命周期定义:软件生命周期是指软件的产生直到报废的生命周期。 人类整理的第一个软件生命周期:1970年,瀑布型生命周期二、软件生命周期的阶段1. 问题的定义及规划开发方和需求方共同讨论,主要是确定软件的开发目...原创 2018-06-26 11:05:43 · 752 阅读 · 0 评论 -
常用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 等价类划分 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2. 边界值分析法边界值分析方法是对...原创 2018-06-26 11:44:50 · 383 阅读 · 0 评论 -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本篇由本人整理黑盒、白盒、接口测试一系列用例设计方法。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包括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法、判定表驱动法、正交试验设计法、功能图法、场景图法等。(一)等价类划分法定义:等价类划分法是把所有可能输入的数据,即程序的输入域划分策划国内若干部分(子集),然后从每一个子集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等价类是指某个...原创 2018-06-26 22:33:07 · 463 阅读 · 0 评论 -
测试用例的几种常见设计方法
测试用例常见的设计方法有: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判定表法、正交实验法。一、等价类划分法顾名思义,顾名思义,等价类划分,就是将测试的范围划分成几个互不相交的子集,他们的并集是全集,从每个子集选出若干个有代表性的值作为测试用例。 例如,我们要测试一个用户名是否合法,用户名的定义为:8位数字组成的字符。 我们可以先划分子集:空用户名,1-7位数字,8位数字,9位或以上数字,非数...原创 2018-06-27 16:53:20 · 371 阅读 · 0 评论 -
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比较全的
等价类划分方法: 一.方法简介1.定义 是把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即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子集),然后从每一个子集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该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2.划分等价类: 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因此,可...原创 2018-06-27 16:55:09 · 329 阅读 · 0 评论 -
测试工程师
并非只是写写测试用例、点点画面、看看结果,能力稍强的会用一下Postman做一下模拟请求、抓个包看一下应用的接口返回结果,但是也就止步于此了,况且抓包和模拟请求只是对工具的应用而已,还远远谈不上会一门手艺。因此,对于一个测试人员来说,学会使用工具是成为一个“工程师”的开始,你可能还不知道GET请求有长度限制、不知道签名验证是怎么回事,但是不重要,起码你知道怎样才是测试的正确姿势了,而不是一昧的点击...原创 2018-07-10 18:33:43 · 805 阅读 · 0 评论 -
如何设计自动化测试框架
关于测试框架的好处,比如快速回归提高测试效率,提高测试覆盖率等这里就不讨论了。这里主要讨论自动化框架包含哪些内容,以及如何去设计一个测试框架。1. 什么是自动化测试框架?它是由一个或多个自动化测试基础模块、自动化测试管理模块、自动化测试统计模块等组成的工具集合。以常见的前端UI测试为例,一个测试框架大概包括测试对象,测试组件,基础类和函数,工具类,测试数据,异常处理,测试日志,断言和测试报告等这些...原创 2018-06-28 22:47:48 · 617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