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被国产的 DeepSeek-Coder 刷屏了,作为常年混迹在 GitHub Copilot 和 CodeWhisperer 之间的老码农,我抱着"又是个换皮工具"的心态试用了两周。结果直接被这套系统的"暴力美学"整破防了,今天咱们不聊虚的,直接上硬核实测,用二十年代码功力给你们扒开这玩意儿的真面目。(文末有独家的避坑指南,错过绝对后悔)
一、代码补全:当 AI 学会了程序员的下意识
1.1 单行补全的精准度暴击测试
在 WebStorm 里新建个 Vue3 组件,刚敲下 <script setup>
系统就弹出个让我虎躯一震的补全建议:
<script setup>
// 它预判我会用到的 hooks
import { ref, computed, onMounted } from 'vue'
// 甚至猜到我要调用户列表接口
const { data: userList } = await useFetch('/api/users')
</script>
为了验证这不是巧合,我丧心病狂地在 Jupyter Notebook 里搞了个骚操作:在 pandas 数据清洗时故意写了个明显有问题的链式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