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智慧交通项目时,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些问题:用传统算法做车辆计数总漏检(尤其早晚高峰车距近的时候),违章识别(比如闯红灯、压实线)要么误判多,要么实时性差,好不容易调通模型,部署到边缘设备又卡得不行?
我最近用YOLOv8做了个完整的交通监测方案,覆盖“车辆计数+违章识别”两大核心需求,从数据标注、模型调优到边缘部署(用Jetson Xavier NX)全流程踩过不少坑,也总结了一套能直接复用的经验。这篇文章不聊虚的理论,只讲实战细节——比如怎么解决遮挡场景的计数误差,违章识别里怎么结合时序信息减少误判,还有部署时怎么把帧率稳定在30FPS以上。
先明确需求:交通场景下,YOLOv8要解决哪些“痛点”?
在开始做方案前,得先搞清楚交通监测和普通目标检测的区别——普通场景只要“看到”目标就行,交通场景要的是“精准+稳定+实时”:
- 车辆计数:不仅要数清楚“过了多少辆车”,还要分车型(小车、大车、摩托车),而且早晚高峰车距小于1米时不能漏检、不能重复计数;
- 违章识别:常见的闯红灯、压实线、不按导向行驶,需要结合“空间位置”(比如是否越线)和“时间序列”(比如红灯时是否停留)判断,不能把“正常排队”误判成“闯红灯”;
- 部署要求:路口的边缘设备(比如摄像头自带的AI模块)算力有限,不能用太大的模型,还要保证30FPS以上的帧率(因为视频是25-30帧/秒,低于这个帧率会丢帧)。
YOLOv8之所以适合做这个,一是它的检测精度够(COCO数据集AP50能到80+),小目标(比如远处的摩托车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