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网络基础
1.1 什么是网络
1.2 信息传递过程
2.OSI七层与TCP\IP协议
2.1 OSI简介与七层模型
2.1.1为什么要分层
2.2 TCP\IP模型与各层对应的协议
2.2.1 OSI模型与TCP\IP模型的对比
2.2.2 TCP\IP协议族的组成
1.网络基础
1.1 什么是网络
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通过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把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通过某种媒介及行为来体现出信息传递与交流。
网络的形成及规模:
随着时代发展,将网络按覆盖范围进行分类,分别为:
局域网:小范围网络、校园网和企业网;
城域网:城市范围网络;
广域网:遍及全国甚至全球;
1.2 信息传递过程
虚拟的信息传递类似于生活中快递的传输,如下图:
生活中快递有地址,那么网络中的信息传递也有地址,我们把它叫做IP地址,等同于我们的家庭住址,还有mac就是网络信息中的电话号码。
2.OSI七层与TCP\IP协议
2.1 OSI简介与七层模型
简介: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即开放式系统互连。 一般都叫OSI参考模型,是ISO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网络互连模型。该体系结构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连的七层框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即OSI七层参考模型。
IOS模型 | 作用 |
应用层 | 人为的打开一个或多个程序 人为的打开一个或多个程序 |
表示层 | 将人类输入的高级语言翻译成有电没电 |
会话层 | 管理计算机之间的通讯 |
传输层 | 把数据传输到对面的计算机,用什么方式区分你系统上的程序并且检测数据传输是否完整 |
网络层 | 根据ip地址去找路 |
数据链路层 | 根据mac地址去判断是否是我要找的计算机 |
物理层 |
转化成电流 |
2.1.1为什么要分层
1.层次划分的必要性:
很多不同的厂家生产各种型号的计算机,它们运行完全不同的操作系统,但 T C P / I P协议族允许它们互相进行通信。这一点很让人感到吃惊,因为它的作用已远远超出了起初的设想。T C P / I P起源于6 0年代末美国政府资助的一个分组交换网络研究项目,到 9 0年代已发展成为计算机之间最常应用的组网形式。它是一个真正的开放系统,因为协议族的定义及其多种实现可以不用花钱或花很少的钱就可以公开地得到。它成为被称作“全球互联网”或“因特网( I n t e r n e t )”的基础,该广域网(WAN)已包含超过1 0 0万台遍布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是由许多硬件、软件和协议交织起来的复杂系统。由于网络设计十分复杂,如何设计、组织和实现计算机网络是一个挑战,必须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
2.层次划分的优点:
(1)各层之间相互独立,每一层只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使问题复杂程度降低,利于针对解决问题;
(2)灵活性好,各层内部的操作不会影响其他层;
(3)结构上可分割开,各层之间都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4)易于实现和维护,因为整个系统已被分解成相对独立的子系统;
(5)能促进标准化工作,因为每一层的功能及其提供的服务都有了精确的说明。
2.2 TCP\IP模型及协议族的组成
2.2.1 OSI模型与TCP\IP模型的对比
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都采用了分层体系结构,将庞大而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若干个较小且于处理的子问题。不同的是OSI参考模型划分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而 TCP\IP参考模型最多划分了5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将OSI参考模型中的高三层合并为一层统称应用层。在层次结构上 ,两者都采用了分层体系 机构,但是TCP\IP 参考模型比OSI参考模型更简化。 OSI模型与TCP\IP 模型对比 :
ARP:将ip地址转换成mac地址。
ftp: 文件共享协议 ,默认使用tcp的20、21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