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LS 基础知识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MPLS的基本概念,包括其起源、支持的网络协议、标签交换机制、LSR和LSP的定义、FEC的划分、标签的处理方式、MPLS体系结构以及LSP的建立原则和动态分配方法。特别关注了静态和动态LSP的区别以及MPLS标签转发的过程。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MPLS 术语介绍

MPLS起源于IPv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其核心技术可扩展到多种网络协议,包括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IPX(Internet Packet Exchange)、Appletalk、 DECnet、CLNP(Connectionless Network Protocol)等。MPLS中的“Multiprotocol”指的就是支持多种网络协议。

  1. MPLS以标签交换替代IP转发。标签是一个短而定长的、只具有本地意义的标识符,MPLS标签是MPLS头部。.
  2. MPLS位于TCP/IP协议栈中的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之间,可以向所有网络层提供服务。
  3. 在网络层和数据链路才能增加MPLS协议头部,实现快速转发。
  4. MPLS域: 一系列连续的运行MPLS的网络设备构成了一个MPLS域
  5. LSR (Label Switching Router,):标签交换路由器。支持MPLS路由器(实际上也指支持MPLS交换机或其他网络设备)。LSR需要建立标签转发表,用标签来标识FEC,并绑定相应的标签处理和转发行为。
  6. LSP(Label Switching Path,标签交换路径): 是标签报文穿越MPLS网络到达目的地所走的路径。对于整个MPLS域LSP是某一个给定的FEC进入域和离开域的途径MPLS域可以看成是LSP的有序集合
  7. LER(Label Edge Router,边沿路由器): 位于MPLS域边缘。连接其他网络的LSR被称为边沿路由器LER。区域内部的LSR称为核心LSR(Core LSR)
  8. LDP(Label Distribution Portocol,标签分发协议):LDP是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的一种控制协议,负责转发等价类FEC的分类、标签的分配以及标签交换路径LSP的建立和维护等操作
  9. 入站LSR(Ingress LSR); 通常是向IP报文中压入MPLS头部并生成MPLS报文的LSR数据属于哪一个LSP,有数据进入MPLS域时的Ingress LSR决定
  10. 中转LSR(Transit LSR): 通常是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❸杨开泰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