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基础架构:负载均衡和LVS

本文深入解析了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及其在LVS集群中的应用,特别是目标地址转换(DNAT)和源地址转换(SNAT)的过程。进一步介绍了Full-NAT模式如何解决LVS和真实服务器(RS)跨VLAN通信的问题,实现水平扩展,提高运维部署的便利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2、NAT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是一种外网和内网地址映射的技术。

NAT模式下,网络报的进出都要经过LVS的处理。LVS需要作为RS的网关。

当包到达LVS时,LVS做目标地址转换(DNAT),将目标IP改为RS的IP。RS接收到包以后,仿佛是客户端直接发给它的一样。

RS处理完,返回响应时,源IP是RS IP,目标IP是客户端的IP。

这时RS的包通过网关(LVS)中转,LVS会做源地址转换(SNAT),将包的源地址改为VIP,这样,这个包对客户端看起来就仿佛是LVS直接返回给它的。客户端无法感知到后端RS的存在。

3、Full-NAT

无论是DR还是NAT模式,不可避免的都有一个问题:LVS和RS必须在同一个VLAN下,否则LVS无法作为RS的网关。

这引发的两个问题是:

1、同一个VLAN的限制导致运维不方便,跨VLAN的RS无法接入。

2、LVS的水平扩展受到制约。当RS水平扩容时,总有一天其上的单点LVS会成为瓶颈。

Full-NAT由此而生,解决的是LVS和RS跨VLAN的问题,而跨VLAN问题解决后,LVS和RS不再存在VLAN上的从属关系,可以做到多个LVS对应多个RS,解决水平扩容的问题。

Full-NAT相比NAT的主要改进是,在SNAT/DNAT的基础上,加上另一种转换,转换过程如下:

在包从LVS转到RS的过程中,源地址从客户端IP被替换成了LVS的内网IP。

内网IP之间可以通过多个交换机跨VLAN通信。

当RS处理完接受到的包,返回时,会将这个包返回给LVS的内网IP,这一步也不受限于VLAN。

LVS收到包后,在NAT模式修改源地址的基础上,再把RS发来的包中的目标地址从LVS内网IP改为客户端的IP。

Full-NAT主要的思想是把网关和其下机器的通信,改为了普通的网络通信,从而解决了跨VLAN的问题。采用这种方式,LVS和RS的部署在VLAN上将不再有任何限制,大大提高了运维部署的便利性。

 

 

本教程由尚硅谷教育大数据研究院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