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中的串行外设接口(SPI)详解
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是一种常见的串行外设接口,广泛应用于单片机系统中。它是一种同步通信协议,用于在主控制器(通常是单片机)和外设之间传输数据。本文将详细介绍SPI的工作原理,并提供相应的源代码示例。
- SPI的工作原理
SPI通信通常由一个主设备和一个或多个从设备组成。主设备负责控制通信的时序和数据传输,而从设备则响应主设备的指令并提供数据。SPI使用四根线(引脚)进行通信,包括:
- SCK(Serial Clock):时钟信号,由主设备产生,用于同步数据传输。
- MOSI(Master Output Slave Input):主设备输出从设备输入,用于主设备向从设备发送数据。
- MISO(Master Input Slave Output):主设备输入从设备输出,用于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数据。
- SS(Slave Select):从设备选择信号,由主设备控制,用于选择与主设备通信的从设备。
SPI的通信过程如下:
- 主设备选择一个从设备,通过将SS引脚拉低实现。
- 主设备产生时钟信号SCK,同时将要发送的数据通过MOSI引脚发送给从设备。
- 从设备在每个时钟周期的下降沿读取MOSI上的数据,并将自己的数据通过MISO引脚返回给主设备。
- 数据在每个时钟周期中都以位的形式传输,直到传输完成。
- 传输结束后,主设备将SS引脚拉高,释放从设备。
- SPI的应用
SPI通信协议详解与应用
本文详细介绍了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的工作原理,包括通信时序、引脚功能及通信过程,并提供了C语言的主设备发送数据源代码示例。SPI因其高速、简单和灵活的特性,常用于单片机与LCD、存储器、传感器等外设的连接。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5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