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意图、思想与期望实现的深度探讨
意图的本质与理解困境
意图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对其本质的探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的思维和行为。从一个设备的功能可以看出意图理解的复杂性。例如,一个本应作为刹车的设备却加速了机器的运转,仅从这个设备本身,我们无法理解它原本要实现的目的。当我们说“那是刹车杆,但它没起作用”时,实际上就在谈论意图,这就如同我们仍然把一个坏了的手表称为手表一样。
如果拉动刹车杆有时能使机器制动,有时却不能,我们不能仅凭此就认定它原本被设计为刹车杆。即便有人会因为刹车杆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而感到恼火,这也不能明确表明刹车杆的意图。因为“对某事感到恼火”与所恼火的事情之间的关系,和“肚子疼与导致肚子疼的食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不同。我们可能会怀疑是什么食物导致了肚子疼,但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不会怀疑是什么让我们恼火、恐惧或相信。
思想和意图存在于语言的空间中。“如果红色不存在,我就无法思考某物是红色的”这一命题,实际上涉及到红色的心理意象或红色模式作为我们语言一部分的存在。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一切都在语言中进行。思想和世界之间的(预先设定的)和谐就存在于语言的空间里。
意图与恼火等情绪类似,从外部很难将其识别为意图。似乎我们必须亲自怀有意图,才能从内部理解它。但这意味着不能将其视为一种现象或事实,而是要为一切添加一个额外的、不明确的经验条件。如果意义是一种特定的经验,那么我们必须有这种特定的经验才能真正理解意义,而不是其他可能被称为“从外部看待意义”的经验。
这里意图让我们联想到意志(在叔本华的意义上也是如此)。我们会思考为什么会有“不以现象的方式看待事物”的想法,以及主体是如何进入这种思考的。这就如同我们说只能从内部将牙疼识别为牙疼,从外部看,它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9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