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理解与意义解读
1. 符号解读的思考
当他人向我们发出指令时,我们是否真的对其进行了解读呢?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直接理解所听到或看到的内容,并非每次理解符号时都会进行解读这一过程。
1.1 解读的情况分析
解读符号,即给符号添加解释,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会发生,但并非普遍现象。例如,当有人问“现在几点了”,我们会立即对所看到和听到的信息做出反应,而无需进行解读。
1.2 特殊案例探讨
有这样一个心不在焉的人,当听到“向右转”的指令时,他却向左转了,随后一拍脑门说“哦——‘向右转’!”然后向右转。这就引发了一个疑问:他当时是否进行了解读呢?
另外,我们不仅会解读言语,对于面部表情也可能会进行解读。比如,我们会将一个面部表情解读为具有威胁性或者友好的。但这也并非一定会发生。
1.3 无法执行的指令
还有一些指令是我们无法执行的,如下表所示:
| 指令类型 | 举例 |
| — | — |
| 体力限制类 | 举起对我们来说过重的重物 |
| 身体机能障碍类 | 举起瘫痪的手臂 |
| 记忆类 | 记起已经遗忘的名字 |
| 认知类 | 理解一个命题 |
以举起瘫痪的手臂为例,理解这个指令意味着能够设想如果执行该指令会是什么样子。我们或许可以想象或描绘出手臂运动的情景,但当手臂真的因指令而抬起时,我们却不能说这是我们主动举起的,也就是说我们并没有真正执行这个指令。
2. 理解词汇的本质
人们常说,理解一个词汇意味着知道它的使用方式。那么,知道这一点又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1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