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解析
1. 遥感技术概述
遥感技术是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微波遥感、机载遥感和星载遥感等方式。
1.1 微波遥感
部分遥感卫星搭载被动或主动微波传感器。主动传感器发射微波辐射脉冲照亮待成像区域,通过测量地面或海面散射回传感器的微波能量来形成地球表面图像。这种卫星自带发射微波的“手电筒”,能昼夜成像,且微波可穿透云层,即使地表有云层覆盖也能获取图像。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能产生高分辨率地球图像的微波成像系统,SAR图像的强度取决于目标后向散射并被SAR天线接收的微波量,而该量又取决于目标的粗糙度。
1.2 机载遥感
机载遥感是将向下或侧向的传感器安装在飞机上以获取地球表面图像。常见的方法包括模拟航空摄影、摄像和数字摄影,也可进行SAR成像。模拟摄影能提供高空间分辨率图像,通常由经验丰富的分析师进行目视解译,也可通过扫描设备数字化后进行计算机辅助分析。数字摄影允许将遥感数据实时传输到地面站进行即时分析。与卫星遥感相比,机载遥感能提供非常高空间分辨率(20 cm或更小)的图像,但覆盖面积小,单位面积地面覆盖成本高,且常作为一次性操作,而地球观测卫星可实现对地球的连续监测。
1.3 星载遥感
目前有多种遥感卫星,能提供适用于不同应用的图像。每个卫星 - 传感器平台的特点由图像采集所用的波段、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覆盖面积和时间覆盖(即成像系统对地球表面给定位置的成像频率)决定。
- 按空间分辨率分类 :
- 低分辨率系统(约1 km或更大)
- 中分辨率系统(约100 m - 1 km)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71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