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随机数生成器:原理、算法与优化
1. 引言
伪随机数生成器(PRNG)在密码学、模拟、游戏等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它能够生成看似随机的数字序列,但实际上是基于特定算法和初始种子值生成的。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 PRNG 算法,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并探讨一些提高 PRNG 随机性的方法。
2. 平方取中法
平方取中法是一种简单的 PRNG 算法,其步骤如下:
1. 选择一个初始种子值。
2. 将该数字平方。
3. 取结果的中间四位数字作为新的种子。
4. 将这个新种子除以 10000 得到随机数,然后回到步骤 2。
示例
假设初始种子值 (x_0 = 1234):
- (x_1):(1234^2 = 01522756),取中间四位 (x_1 = 5227),随机数 (R_1 = 0.5227)。
- (x_2):(5227^2 = 27321529),取中间四位 (x_2 = 3215),随机数 (R_2 = 0.3215)。
- (x_3):(3215^2 = 10336225),取中间四位 (x_3 = 3362),随机数 (R_3 = 0.3362)。
局限性
- 初始值非常重要,如果初始值全为 0,则后续生成的数字也全为 0。
- 如果初始值以 0 开头,后续生成的值会逐渐减小到 0。
- 某些种子值会导致短周期的重复循环。
平方取中法虽然易于理解和实现,但不适用于现代密码学目的。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